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从病因上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从疼痛部位上可分为正头痛、偏头痛、巅顶痛等。
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六淫、情志所伤、房劳过度和失血过多等。
治疗原则:首应辨内伤外感。大抵体质素壮、病起急骤、头痛剧烈而无休止者,多为外感头痛。体质素弱、病起缓慢、头痛势缓而时痛时止着,多属内伤头痛。其次应脉证合参,以求正确诊断。外感头痛,应发散外邪,内伤头痛,则当扶正。
辨证论治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
症状: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 又称“头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多种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头痛的发生常与外感风邪,以及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头,头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且足厥阴肝经、督脉均行头部,故手足三阳经、肝经、督脉与头痛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或脑络失养
无论外感还是内伤等因素, 凡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 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
西医学中,头痛多见于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也可为脑炎、脑膜炎、感染性发热、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外伤
脑肿瘤以及部分五官科疾病等的兼症
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和内伤杂病以头痛为主症者,若为某一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兼症, 也可参照治疗
辨证要点 主症: 头部疼痛
发病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为外感头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头晕,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为内伤头痛
阳明头痛: 疼痛部位在前额、眉棱、鼻根部
少阳头痛: 疼痛部位在侧头部
太阳头痛: 疼痛部位在后枕部,或下连于项
厥阴头痛: 疼痛部位在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胀痛或抽痛、跳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 苔黄,脉弦数,为肝阳头痛
头空痛,头晕,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为血虚头痛
头痛昏蒙,院夜疼满,眼吐姨诞,著白腻,脉滑,为痰浊头痛
头痛迁延日久,成头都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暗, 脉细涩,为瘀血头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和气血, 通络止痛
取局部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 阳明头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透率谷、凤池 阿是穴、外关、侠溪
太阳头痛:天柱、后顶、风池、阿是穴、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中冲
配穴: 外感头痛配风府、列缺;肝阳头痛配行间、太溪;血虚头痛配三阴交、足三里;浊头痛配丰隆、中脘;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
方义: 取头部腧穴调和气血, 通络止痛
合谷与内庭、外关与侠溪、后溪与申脉、太冲与中冲分属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阳经、手足厥阴经,每组两穴为同名经穴配合,一上一下,同气相求,疏导阳明、少阳、太阳、厥阴经气血
操作: 毫针常规针刺
风池穴应严格掌握针刺方向和深度,防止伤及延髓;瘀血头痛可点刺出血
头痛急性发作时每日治疗1~2次,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 耳针、取枕、额、脑、神门
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对于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2) 皮肤针、取太阳、 印堂及阿是穴
用皮肤针中、重度叩刺
适用于外感头痛及瘀血头痛
(3) 穴位注射:取风池穴
选用1%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
注射液,穴位常规注射
适用于顽固性头痛
按语 1、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头痛的原因和类型,总体而言功能性头痛的针灸疗效较好
2、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要查明原因,尤其要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3.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 体育 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
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
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
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
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 症状: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
配穴,百会、阴陵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