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
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
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
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
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
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月经不调是现在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调理,有可能引起一些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可以选择中医调理,针灸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在我国,针灸对于很多大小疑难杂症都有不错的效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优势
那么,月经推迟的针灸方法是怎样的呢? 月经推迟的针灸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
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
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
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
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2、其他疗法: 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
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
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
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共治疗两个疗程
做针灸有什么好处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1、经早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
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
血海清泻血分之热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乱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
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
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3、经迟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
归来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
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