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堂深。轩楹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
越娥兰态蕙心。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间发,舄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这首《夏云蜂》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通过夏日雨后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抛弃名利缰索,追求真我生活的思想。东晋顾恺之《神情诗》有“夏云多奇峰”句,后用为词牌名,调名本意即咏夏日的云团似奇峰骤起。夏季高温多雨,万木葱茸,青翠欲滴,茁壮成长。有一些中药,却在夏季枯萎成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生长规律,故名称中冠以“夏”字,如夏枯草、夏至草、夏天无、半夏等。
清肝散结夏枯草
“性禀纯阳随处栽,草逢入夏即枯来。叶同旋覆无殊种,花似丹参一样开。管使瘿瘤消结气,却教瘰疬未成堆。厥阴血脉能滋养,目痛肝虚素所推。”(清代赵瑾叔《夏枯草》)夏枯草是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因长到夏天后枯萎而得名。《本草便读》载:“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朱丹溪认为:“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诗中因此说:“性禀纯阳随处栽,草逢入夏即枯来。”《新修本草》描绘夏至草说:“此草生平泽,叶似旋覆,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故诗中说:“叶同旋覆无殊种,花似丹参一样开。”
“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莫认夏枯为益母,须知萱草解忘忧。”(明代胡俨《戏作次药名十首》)夏枯草在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以干燥果穗入药。夏枯草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类中药,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明目、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等的治疗。《本草经疏》载:“夏枯草得金水之气,故其味苦辛,而性寒无毒,为治瘰疬、鼠瘘之要药。”
“大江南北忽夏枯,河渴时还涓滴无。尺泽尽汇岭一隅,谁言大地同洪垆。”(清代冯钺《苦雨吟》)夏枯草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是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配伍贝母、香附等,可治疗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配伍昆布、玄参等,可治疗瘿瘤。夏枯草既能清热祛肝火,又能散结消肿,配伍蒲公英、浙贝母、柴胡等,可治疗乳痈乳癖;配伍金银花、重楼等可治疗热毒疮疡。
活血利湿夏至草
“茺蔚何缘益母名,女科专用自分明。乳头敷上痈俱散,面上涂来刺不生。利产按时能速下,调经过月可徐行。若还求嗣须常服,子叶花根并用精。”(清代赵瑾叔《益母》)夏至草是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形态相似,且均有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故古书中常将两者等同,统称为“茺蔚”。夏至草开白花,在夏至节前后枯死,故又名白花益母草、小益母草;益母草开淡紫色花,为益母草属植物。近代后,中草药分类进一步精细,将茺蔚规定为益母草,将夏至草单列。《诗经·中谷有蓷》云:“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其中的“蓷”一般认为是益母草,但文中说“蓷”的枝干都被晒干了,所以也有人认为其为夏至草。
夏至草和夏枯草都有在夏至前后枯死的特征,故夏至草又名“白花夏枯草”。《本草纲目》“茺蔚”条载:“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宋代杨万里《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夏至草以全草入药,在3~6月花叶茂盛期采收。夏至草味辛、微苦,性寒,归肝经,具有养血活血、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的治疗。夏至草味辛能活血养血,配伍川刘寄奴、金丝梅、香通,可治疗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
化痰散结数半夏
“齐州多半夏,采自鹊山阳。累累圆且白,千里远寄将。”(宋代孔平仲《常父寄半夏》)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以块茎入药,是常用的温化寒痰类中药。《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一种观点认为,半夏的块茎在仲夏成熟,此时夏季刚过一半,故名“半夏”。还有学者认为,“五月半夏生”是古人对半夏植物“珠芽生殖”现象的描述,在农历五月,半夏的植株中部会生出一个小小的球茎,它是半夏的珠芽,将成熟的珠芽埋入土中,会生成下一代半夏。珠芽繁殖是当前半夏繁殖的主要途径,具有发芽可靠,成熟期早的优势。半夏多生长在田边,故又名“守田”;半夏去粗皮后洁白如玉,故又名“水玉”,《本草纲目》曰:“守田会意,水玉因形。”半夏有毒,未经炮制的半夏毒性尤其强烈,故又名“三步跳”。半夏是古代重要的物候植物,《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古人还通过半夏来预测疫病的发生,《逸周书·实训解》载:“夏至后十日,半夏生,半夏不生,民多疠疾。”
“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鼙。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清代赵瑾叔《半夏》)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的治疗,外用治痈肿痰核。《本草纲目》载:“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唐代王建《寄刘蕡问疾》)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配伍陈皮、茯苓等,可治疗痰湿阻肺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配伍细辛、干姜等,可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夹有泡沫;配伍天麻、白术等,可治疗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唐代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配伍干姜、黄连、黄芩等,可治疗寒热互结所致心下痞满;配伍瓜蒌、黄连等,可治疗痰热结胸之胸脘痞闷、拒按、痰黄稠、苔黄腻;配伍紫苏、厚朴、茯苓等,可治疗气郁痰凝之梅核气。半夏味辛,外用能散结消肿止痛,配伍海藻、香附、青皮等,可治疗瘿瘤痰核;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可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宋代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半夏归脾、胃经,味辛能化中焦痰湿,以助脾胃运化,具有良好的止呕作用。配伍生姜,可治疗痰饮或胃寒所致的呕吐;配伍黄连,可治疗胃热呕吐;配伍石斛、麦冬,可治疗胃阴虚呕吐;配伍人参、白蜜,可治疗胃气虚呕吐;配伍秫米,可治疗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
古人认为,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具有阴阳配合之妙,夏枯草配伍半夏,可治疗肝气郁结,久而痰热互结之失眠、瘰疬、瘿瘤等病症。
行气通络夏天无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宋代洪咨夔《夏至过东市二绝》)夏天无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伏生紫堇的干燥块茎,因其在夏天茎叶也会变黄枯萎,故而得名。夏天无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肌劳损、跌仆损伤、高血压的治疗。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夏天无味辛能行气活血,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配伍当归、怀牛膝、羌活、独活等,可治疗风湿痹痛、劳损腰痛、腿部疼痛。夏天无味苦辛有通络功效,可用于高血压、中风所引起的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配伍夏枯草、钩藤等,可治疗高血压;配伍羌活、独活等,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失用。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宋代杨万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夏季成熟的中药绝不仅限于夏枯草、夏至草、夏天无、半夏,而这四味中药却得到了“夏”的名称,可能与其得夏之味苦、感秋之气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功效有关。
今天给各位分享半夏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半夏作用与功效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半夏的功效与作用2、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半夏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4、半夏的作用及功效5、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半夏的功效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呕吐
呕吐一般都是胃部造成的原因,人们患上炎症时,就会出现呕吐反胃等症状,而半夏还对胃部有帮助,可以帮助胃部排解垃圾、有毒物质,有着一定的治疗胃部炎症的功效,还有养胃治胃保胃的功效,能够有效的缓解呕吐感。
2.抗早孕
3.治梅核气
梅核气被称为是咽异感症,会出现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等症状,使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这个时候可以食用半夏,它当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治疗梅核气的功效,不过需要长期食用才有良好的效果。
4.镇静催眠
生半夏中含有的一些药用成分,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神经,而且具有一定催眠作用,人们服用它以后能镇静安神,也能提高睡眠质量,它最适合那些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的人群服用。
5.治少阴病
少阴病指的是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人群,症状原因是三阳病变而来,而半夏可以调节人体,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帮助,能够有效的治疗少阴病,适合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人群食用。
6.调理脾胃
半夏能提高人类脾胃功能,缓解人力,脾胃不和。
它对人类因脾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有十分出色的治疗作用。
除此以外,它对人类的不思饮食和消化不良,以及胃气不足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7.开胸散结
半夏能理气止痛,也能开胸散结,它对人类的腹部胀满和腹部胀痛都有十分出色的治疗作用,另外它还能润肺止咳,对人类的咳嗽气喘以及痰多等症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选择半夏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尤其在用量上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能自己随意安排,否则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半夏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和作用。
当患有呼吸道喘息、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不能安、痈疽肿胀等,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患有脾虚生湿的临床症状,在应用姜半夏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陈皮或者茯苓等药物,有良好的健脾祛痰的作用。
2、对于出现寒痰,可以配合白芥子或者是生姜等药物,具有良好的化痰功效。
另外,对于患有胸壁疼痛的症状或者是疮疡肿毒、梅核气等疾病,应用姜半夏的同时可以配合理气散结的药物,比如海藻、川贝母等。
临床应用中,对于患有疖肿病变,外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避免与以下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川乌、草乌、附子、炙草乌等药物。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即使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作用,不同的食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不同,否则中医也不会沿用这种药材多年,但它的功效和作用还不仅仅是这些,清楚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才能更好地生活。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1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
半夏的别名又叫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半夏按照生长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性价值强于水半夏。
按照用途功效来分,常用的半夏则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又含辛辣醇类、三萜烯醇、胆碱和多种氨基酸、生物碱。
此外,其尚含微量挥发油、棕榈酸、异油酸、亚麻油酸、硬脂酸、淀粉及黏液质。
功效作用方面,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湿痰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外用还可消痈疽肿毒。
医学实验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作用,其所含β-谷甾醇及类似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半夏在用药量、食用方法及食物相克方面,有下面一些注意。
半夏忌药用剂量过大、生服,误服。
半夏有一定的毒性,药用剂量过大、生服,误服,可产生口腔、咽喉、胃肠道黏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舌麻、胃部不适、恶心、胸前有压迫感、口腔有烧灼疼痛感、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等症状。
尤其是生半夏不能内服,只可外用。
半夏忌与羊肉、羊血同食。
羊肉、羊血中的某些有机成分易与半夏所含的醇类、生物碱、有机酸等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从而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由于羊肉苦甘大热,半夏性温而辛燥,同食则易损阴而伤津。
半夏忌与饴糖同食。
饴糖性温,味甘,易生痰动火,半夏性温而辛燥,就药用功能来看,半夏与饴糖不相和,故忌同食。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2
半夏
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禁忌人群: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半夏的基本介绍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常用的.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半夏的营养价值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
半夏的选购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浅,未去净的外皮呈斑点。
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
质坚实,致密。
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纹。
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半夏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1、用于痰多咳嗽。
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
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
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
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半夏的作用及功效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这种食物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因为生活中也较少有人食用它,适合的食物就是最好的,不适量食用药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看完半夏的作用及功效,你了解了吗?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1
1、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中毒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2、止咳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夏煎剂3克/公斤,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3、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4、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5、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6、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
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7、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8、治疗失眠
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
半夏的作用非常多,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症状,半夏正好可以治疗此类的症状,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半夏的作用合理的利用,以上介绍的这些疾病都能有效的治疗。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2
半夏食用方法
1、半夏粥
食材:稻米100克,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干枣10克,白砂糖20克。
做法:
1、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
3、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
4、用武火煮30分钟后,加入白糖即成。
2、半夏白术天麻汤
食材:半夏9克,白术12克、天麻6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3个。
主治:高脂血症引起的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眩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麻木、不能安睡等。
用法:日服一剂,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分2次温服。
3、半夏山药粥
食材:大米100克,半夏30克,山药40克。
做法:半夏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山药研末,大米洗干净,将大米、半夏、山药末倒入锅里,加水适量,煮成粥,然后加些白糖调味即可,每天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半夏的功效1、润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是一味中药材,它有润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多数的情况都用于痰多的咳喘,痰饮,还有风痰眩晕等等。
2、多用于呼吸系统的疾病,还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当然还有抗肿瘤作用。
用于消化系统的主要是镇吐、催吐的作用。
3、用于抗肿瘤作用主要是临床上用半夏来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等等,也有过一些疗效好的报道,但是一定要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用或者使用半夏中药材。
如果是在平时做保健性的使用时要短期应用,小量的可以尝试应用。
关于半夏作用与功效和半夏作用与功效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半夏的化学成分
半夏含有挥发油、脂肪、淀粉、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它还含有类似尼古丁的生物碱和类似原银莲花的刺激皮肤的物质。半夏的嫩芽中含有尿酸及其苷类。
半夏的药理作用
半夏具有镇咳、呕吐、抗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凝血、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表面为白色或淡黄色,黄色斑点分布在未清洁的皮肤上。
半夏的形态特征
半夏质地坚实致密,中央有凹陷的黄褐色茎痕,上表面有褐色凹坑,下表面无光泽光滑。半夏纵切面白肾形,粉足,粉呛鼻,味辛辣,舌刺痛,喉刺痛。最好是大的,皮肤干净的,白的,结实的,粉的。
半夏的临床应用
痰多咳嗽
半夏的块茎可制成半夏糖浆,与陈皮、茯苓配伍,用于止咳、顺气。治痰多咳嗽,与贝母同饮,可治咳嗽;可与白芥子、生姜同用,治寒痰。
胸闷气短
可与黄芩、黄连、干姜等配伍使用。缓解寒热相互作用;半夏可与瓜蒌、黄连配伍用于治疗胸痹。结合海藻、海带、贝母等。可用于治疗痰结核。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半夏配伍生姜、藿香、丁香等品可治胃寒呕吐;可用黄连、竹茹等药治疗胃热呕吐;治胃虚呕吐,可与人参、白蜜同用。
北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ex Fr.)Link.] 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也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蛹草、东北虫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北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欢迎阅读。
北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它们是我国和世界比较著名的两种食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两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因为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药源紧缺,自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就以蛹虫草代替冬虫夏草入药。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SOD等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
特别是含有足量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维生素种类多,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含量丰富。还含有钙、铁、锌、钠、钾、镁、铜、锰、钼、钴、锶、钒、铬、磷、硒等二十多种矿质元素。蛹虫草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数量与冬虫夏草相同或基本相同,且在某些营养物质的含量上高于冬虫夏草。
蛹虫草的临床医疗效果不亚于冬虫夏草。能够提高机体生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提高免疫力,提高胰岛素分泌量等。具有补肾益肺、养胃健脾、护肝解毒、止咳平喘祛痰、润肤防皱养颜、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具有降血脂、降血黏、降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抗肿瘤、抗病毒、抗感冒、抗疲劳、抗衰老、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耐缺氧的作用。目前,蛹虫草已开发出多种类型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药用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蛹虫草的开发和利用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