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毒积聚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
【治疗原则】
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用药方】
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0g 黄柏10g 泽泻10g 茯苓20g 玄参20g 煅牡蛎30g(先煎) 浙贝母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白僵蚕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
【治疗功效】
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煅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
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 ? ? ? 呼吸方面的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痛苦的,而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最主要的表现特征就是哮喘,这也是发病的初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除了哮喘以外,肺部开始受到威胁,接下来就是全身性的症状,会有持续的发热,消瘦以及关节疼痛等等。所以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比较严重的疾病,要坚持治疗。
一、积极寻找并排除致敏的食物 应立即停止食入导致胃肠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没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者,可采取序贯法逐个排除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诸如牛奶、蛋类、海虾、肉类以及敏感的药物。对以粘膜病变为主者排除有关致敏食物或药物后,腹痛和腹泻迅速改善。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病情缓解,多数患者用药后1~2周内症状改善,复发时用药仍有效。适用于弥漫型、手术后复发和腹水为主的患者。急性期可给强的松30~40mg,每日1次,应用2周,见效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每日5~10mg,维持2~4周。嗜酸性肉芽肿用药时间可适当延长。如果激素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每日50~150mg,服药期间应注意血象变化。?
三、色酸二钠?色甘酸二钠(Dinatrii Cromoglycas)系肥大细胞膜稳定期,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反应,防止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和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其抗过敏作用。临床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产生了较严重的副作用者可改用本品治疗。用法:40~60mg,每日3次,疗程6周至5个月不等。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并不能切除受浸润的部位,况且粘膜水肿给胃肠吻合造成困难,术后易于复发。因之,自从糖皮质激素使用后,嗜酸性胃肠炎已不需要手术治疗。?嗜酸性肉芽肿出现胃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根据情况,术后可应用小剂量强的松,每日2.5或5mg口服,维持一段时间。 预后 本病虽可反复发作,但绝大部分预后良好,仅有个别患者预后较差。
肉芽肿的治疗越早越好,初期病人用药后,全身性症状可迅速消失但局部淋巴结肿的愈合有限。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治疗困难,往往需行手术治疗。疗方法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是及时应用抗菌药。 常用的药有: 1、强力霉素:每次0.1g,每天2次,连服21天。 2、四环素:500mg,每天4次,连服21-28天。四环素对急性期有效,可使中停止发展,或数周后痊愈。 3、红霉素:500mg,每天4次,连服14-21天。孕妇和儿童可选用红霉素。 4、复方新诺明:开始每日2次,每次2g,以后每次1g,连服3周。替代疗法为强力霉素。 5、磺胺噻唑,首剂4.0克,以后每6小时1.0克,连用3周。 晚期患者可采用横胺剂或抗生素与皮质激素(强的松)联合疗法,能减轻下腹痛,减少直肠分泌物和减轻纤维化。 局部治疗可外用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对未化脓者可帖10%鱼石脂软膏或用红霉素、磺胺类软膏。淋巴结软化有波动(脓肿)形成者可在损害上方穿刺吸引脓液,并在脓腔内注入磺胺溶液。切不可作切开术,因其不易愈合。对已化脓者,可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不可切开引流,以免瘘管形成,不利愈合。对溃疡较深者,可行外科疗法,切除坏死的淋巴结。对晚期出现阴道或直肠狭窄者,须定期作扩张术。直肠狭窄严重者需做直肠切除术。有包皮及阴囊橡皮肿者,亦可手术切除。局部病灶还可以用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X线等物理疗法。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常把本病分为三型论治,即湿热夹毒证,它主要见于疾病期;痰毒积聚证,见于疾病的中期;肝肾不足证,见于疾病的后期。 性病淋巴肉芽肿的中医病因病机:(1)初起为不洁性交染毒,湿热下注,交阻生殖器部位,与气血相搏,形成鱼口或便毒。(2)热毒之后,毒热结聚肝经,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股胯,而成横痃。(3)病之后期,肝郁化火,伤及肾阴,迁延日久,则脓水淋漓,久不收口。 湿热夹毒证性病淋巴肉芽肿可见生殖器发生丘疹或水疱,或表面糜烂,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这是由于湿热夹毒侵袭肝脉,而肝脉经络绕阴器而行,故生殖器发生丘疹或水疱,或表面糜烂,有渗液,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均为湿热夹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方药常用二妙散加减:黄柏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车前子10g 土茯苓30g 蒲公英30g。方中黄柏、苍术为主药,清热燥湿,薏苡仁、车前子配合主药清热利湿,土茯苓、蒲公英清热解毒。如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毒热重者,可加入野菊花10g。 痰毒积聚证性病淋巴肉芽肿,症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阻所引起的。治疗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药宜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柴10g当归10g 白芍10g 白术10g 茯苓20g 玄参20g 煅牡蛎30g(先煎)浙贝母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白僵蚕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方中柴胡为药,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玄参、煅牡蛎、浙贝母软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之效。如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肝肾不足证性病淋巴肉芽肿,症见皮核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所致。治疗宜滋补肝肾。方药宜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0g,山萸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麦冬10g,沙参10g,地骨皮10g,陈皮10g,甘草10g。方中熟地黄、山萸、山药为主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配合主药,泻其有余;麦冬、沙参、地骨皮清泻虚热;陈皮、甘草调和脾胃。透脓不畅者,加入穿山甲10g;有毒 热者,加入蒲公英10g。 对于性病淋巴肉芽肿的外用药治疗,根据其不同的临床分期,常用不同的药物,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讲,早期宜用药液溻洗患部,中期宜用膏剂散结解毒,而后期宜用丹剂或膏剂去腐生肌。 (1)早期 可用马齿苋30g,野菊花30g,黄柏30g,蒲公英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 分钟。 (2)中期 可用黄连膏、千捶膏(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常用药)外敷。 (3)后期 可用九一丹、五五丹(为含有升汞的制剂,常用于去腐生肌)化腐,配合生肌玉红膏生肌长肉。 中成药的应用,和中药汤剂的应用一样,需根据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治疗是不同的。早期宜清泻肝胆湿热,中期宜清热解毒,后期宜滋补肝肾。常用的中成药为: (1)龙胆泻肝丸 功能清泻肝胆湿热,可用于早期的治疗。每服6g,每日2次。 (2)梅花点舌丹 功能清热解毒,可用于中期的治疗。每服10粒,每日2次。(3)六 味地黄丸 功能滋补肝肾,可用于后期的治疗。每服10g,每日2次。 常用的单方验方 (1)蒲公英1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玄参10g,川贝母10g。水煎服,每日 1次。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现代中西医皮肤科学》) (2)炒白僵蚕9g,当归9g,生大黄9g,甘草4.5g,穿山甲4.5g,研细,空腹酒调服9~12g 。(杨殿兴等《实用中医性病学》) (3)九头狮子草3g,川贝母9g,水煎服。(杨殿兴等《实用中医性病学》) (4)柳丹膏 采新鲜柳树叶5kg,加水煮沸2小时后,去渣,取滤液浓缩至膏状。章丹30g,梅片6g,雄黄10g,煅龙骨10g,儿茶10g,珍珠3g,轻粉6g,松香10g,炉甘石10g,共研细末,与柳叶膏调匀,贮瓶备用。(杨殿兴等《实用中医性病》) (5)鲜紫皮大蒜250g,鲜生姜250g,用冷水洗净,切片,混入消毒容器中捣烂,加95%酒精适量,搅拌使之呈糊状,密封,置阴凉处浸渍3~5小时,以消毒纱布过滤,即可使用。 参考资料:http://www.ylbj.com/pifu/200609/33069.html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