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同时也是宋代士大夫熟知医药的代表人物。他对威灵仙的研究颇有心得,而且把认知、运用、鉴别威灵仙的经验记录在《服威灵仙法》一文中。
认知威灵仙
《千金方》曰:“治腰脚痛,威灵仙为末,空心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苏轼对于威灵仙药性和功效的认识,除了从本草书籍和验方中获得外,还得自僧道及乡亲。苏轼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僧道在传播教义的同时常配合医药活动。苏轼常从他们那里得到医方。于是就有“牢山一僧”因服威灵仙而“年百余岁,上下山如飞”的记载(《苏沈良方·服威灵仙法》)。《海上集验方》载:“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这就是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服威灵仙法》中还介绍了得自“眉山一亲知”的方法。该“亲知”“患脚气至重,依此,服半年,遂永除”,此论述亦体现了威灵仙祛风除湿的作用。
应用威灵仙
苏东坡在著述中将经自己服用验证或眼见耳闻的有效方剂或药物,都毫不保留地记载下来。他自病时不但自己应用威灵仙还向他人推荐使用威灵仙。苏东坡在《与袁彦方》的信函中提及治疗足疾的方法:“足疾惟威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必效之药也……久乃有走及奔马之效。”“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并提示,根据脏气虚实加减牛膝,用酒及开水服下,用药期间要忌茶。苏轼应用威灵仙的方法详细记录在《服威灵仙法》中,曰:“其一,净洗阴干,捣罗为末。杂酒浸牛膝末,或蜜丸,或为散。酒调牛膝之多少,视已气之虚实而增减之。其一法,取药粗细得中,寸截之。七寸作一帖,每岁作三百六十帖,置床头,五更初,面东细嚼一帖,候津液满口咽下。”
鉴别威灵仙
《服威灵仙法》载:“真者有五验:一、味极苦;二、色深黑;三、折之脆而不韧;四、折之微尘、如胡黄连状;五、断处有黑白晕,谓之鸲鹆眼。无此五验,则藁本根之细者耳。”上述几点中,根“色深黑”与根“折之脆而不韧”从现代药理学来看也仍然是正确的。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认为“自元、明以来,相传以‘铁脚威灵仙’为佳,亦即以根外皮深黑色者为正品,现时《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所收载的三种正品威灵仙均属‘铁脚威灵仙’类型。对威灵仙的品质评价,古今一致。”可以说,苏轼所确定威灵仙“色深黑”的鉴别标准是符合古今用药要求的。其二,“折之脆而不韧”也与正品威灵仙药材性状相乎合。“折之有微尘、如胡黄连状”很可能是山木通的根。此根较威灵仙为粗,外皮黑褐色,富于粉性,所以折之有粉尘飞岀。它虽不是《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品种,但也是威灵仙的品种之一。至于“味极苦”,苦能燥湿,《开宝本草》载威灵仙味苦也是此意。“断处有黑白晕,谓之鸲鹆眼。”可能指的是威灵仙根横断面皮部与木质部的形成层环纹。上面这些鉴别威灵仙的五标准较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中药药材学专著《本草原始》要更加专业和实用。
《服威灵仙法》一文虽短,但将为什么要服威灵仙、怎样服威灵仙、如何挑选道地的威灵仙、使用威灵仙时的注意事项说得全面而又专业,足见苏轼的中医药功底深厚与用心诚恳。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扩展资料:
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出身于江浙行省的青田县。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因此被后人比作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
刘伯温自幼是聪明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熏陶之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精心研究颇有心得,刘伯温的记忆力是非常之好,读书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是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天生的禀赋跟后天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瞩目,他的老师曾经对刘伯温的祖父说道:他日这个孩子定当光大你家门楣振兴你刘氏家族 。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才杰,他于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精彩表演。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压制。
刘伯温是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到故乡青田隐居,然而在这时候全国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地反元起义频发,元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但各支起义军又各树一帜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当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
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不断的推翻元朝的统治,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2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按照刘伯温给他指定的战略方式先用诱敌之计打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与1363年在鄱阳湖将陈友谅势力彻底消灭,第2年又依计将张士诚势力消灭,接下来朱元璋派部队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 准备在南京称帝,1368年朱元璋称帝正式建立大明帝国改元为洪武。
-刘基
好像还挺厉害的,练力华,男, 1953年生,大学毕业。 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国家民政部注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副会长兼易学应用研究会会长,《国际易学年鉴》杂志社社长,《国际易学年鉴》主编,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北京大学相关研修班风水课程主讲教授,北京建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学院讲座教授,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第三任院长、现任首席总顾问,《国际易经》杂志原主编、现任名誉总编,中国风水学研究会会长,杨公风水元极门第三代传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易,对易学文化作全面研究,有较扎实的易学理论功底。在易学应用的研究方向主要在风水学(含择日学)专业,旁及命理、六爻、梅花易数、奇门、六壬、姓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专业。
在风水学研究与实践上,对风水学的经、史、理、术作全面研究,颇有心得。尤其对阴宅的寻龙、点穴、定向、择日、作法,城市规划、开发区规划,以及阳宅的居屋、楼盘、工厂、写字楼、商场等风水选址、规划、设计;在阴阳宅风水调整改造中的催财、催丁、催文昌、催贵以及化煞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操作的娴熟技术,并有大量成功案例,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长期以来遵循理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博专兼具的修业原则,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反对空头理论;既重视技术和实践,又反对重术轻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终技术也难上乘的一般术士行为;既重视风水与择日上的“专”,又提倡兼修易学应用各专业的“博”的治学风格。
练力华老师对传统风水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提出《青囊经》是风水学“根本大法”的理念。(二)提出了风水学“五位一体”的重要理论。(三)提出了“讲风水、写风水、断风水、做风水”要互相结合的重要理念。(四)传统风水学要走向现代化。(五)风水学要以人为本,扬弃结合,风水操作要全程全方位策划。(六)风水理气要兼收并蓄,主次结合的全新方法。
2007年11月,练力华老师在深圳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坛》,海内外420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大会,是多年来参会专家、易界名人到会最多的一次易学盛会。其会议质量、办会宗旨及会务管理,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这次大会是难得一见的非常成功的易学大会。2014年11月,练老师又在深圳举办了“《中国环境地理学》首发式暨传统地理学术研讨会”,亦取得圆满成功。
多年来,练力华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人民大会堂、各类风水与择日培训班讲学。其对风水文化的精辟见解,得到众多与会者、学生、弟子的普遍好评,其学生遍布西藏外的各省市及港澳台、美国、东南亚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正式出版如下风水专著,广受读者好评:
《玄空住宅环境学》,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年出版
《居住时空选择学》,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年出版
《和谐家居1——玄空住宅环境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和谐家居2——居住时空选择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中国环境地理学》(上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在杂志和大型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易学论文几十篇,获一等奖论文有:
《生态健康地产与风水策划探讨》《健康地产的风水布局与策划方法》《中国风水的地理结构》《要重视峦头》《风水理气之辨》《风水择日之辨》《造葬择日漫谈》《易经的实用价值浅谈》《浅析风水文化与周易的亲缘关系》《我读青囊序》
收起
大家还在搜
中华传奇期刊
中华武术杂志官网
《中华武术》杂志
中华武术期刊官网
中华武术期刊
中华武术杂志在线阅读
中华武术 研究版
中医传奇
中华武术杂志社电话
中华名医名单
中华武术研究杂志
当代易经大师排名
中华武术简介
杨天才周易怎么样
周仕强易经
中华武术图片
中华武术知网
中华武术老版杂志
中华武术杂志1982年全套
中华武术杂志是学术期刊吗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裘红祥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杜新会
八五年中华武术杂志
杂志《武林》
中华手搏术
中医传奇人物
建禄格的风云人物
功勋人物手抄报
国家功勋人物手抄报
共和国功勋人物名单
中华武术知网
中华武术老版杂志
中华武术杂志1982年全套
中华武术杂志是学术期刊吗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裘红祥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杜新会
八五年中华武术杂志
杂志《武林》
中华手搏术
中医传奇人物
建禄格的风云人物
功勋人物手抄报
相关推荐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张涛|张艺怀_风水
张涛自幼爱好中国传统文化,16岁开始跟随舅父学习风水及针灸,是其舅父的唯一弟子.曾师从白云寺主持德昌法师、盲派苏国胜大师、著名风水名师练力华、人生基因体系创始人刘...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梁真_中国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梁真 梁真,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出生于1949年5月,祖籍湖南常德,现定居珠海.中国易经文化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十大风水名师,中国十大姓名学专家,中国河洛易学院特...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金雍闳_中国
金雍闳:大学中文系毕业,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教授,现任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兼中国易经协会浙江办事处主任.2006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易学名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凌志轩_中国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擅长易经.其易学著作融象、数、理为一体,理术并重,以理论结合实践应用,把周易应用引入 经济领域,采用八卦的时空方位,选择最佳方案确定企业...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张一指_预测
《周易》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被称为儒家六经之首,是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广、最长的思想、智慧宝典 . 1、《周易》溯源--周易与中华文化 自伏羲一画开天,取象八卦,周文王演卦,作卦辞、爻辞...
相关搜索
周仕强易经
中华武术图片
中华武术知网
中华武术老版杂志
中华武术杂志1982年全套
中华武术杂志是学术期刊吗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裘红祥
中华周易人物风云榜杜新会
八五年中华武术杂志
杂志《武林》
中华手搏术
中医传奇人物
建禄格的风云人物
功勋人物手抄报
观测天象
陈一得努力钻研自己喜爱的天文学、气象学。他利用丰富的教学知识,实地用日晷观测和计算了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的时差,并测量出云南各县的标准时间和24节令太阳出没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天象观测。陈一得经过多年的观察,创制了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步天规”,并绘制出第一张“昆明恒星图”。利用步天规对准方向,拨正日期,就可以从规上辨认当夜昆明天空出现的星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纬度进行调整观看。袁嘉谷曾到陈一得住处试用“步天规”,将观测所得与天文图书记载对照,无不符合,不由赞叹不已。由于“步天规”的方便易用,研究天文的人都纷纷前来索要。而陈一得因筹不到大笔资金,无法大规模制作“步天规”,因此“步天规”竟没有得到推广。1934年,陈一得在云南大学体育场实测云南真子午线成功。1941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组织陈一得到甘肃临洮看日全食。
气象预测
除了天文观测外,陈一得还进行气象预测。1926年,陈一得以任教10余年的积蓄,自费赴南京气象台进修。半年后,陈一得由南京、上海、南通、武汉、北京、天津、青岛绕日本东京横滨,经香港、越南海防、河内,遍访东亚各有名的天文气象、地震台所参观,购置气象观测仪器后返回昆明。1927年7月,陈一得将气象观测台设在他宿舍屋顶上,他家门口也挂上了“一得测侯所”的招牌。陈一得每天都按时观测记录昆明的晴雨、温度、湿度、风向、云形等情况,并进行统计、整理,定期印行,除在国内进行交换外,还在国际间进行交换。这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国性的、国际性的气象观测、预报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36年,云南省政府在西山太华山顶上盖了一幢砖木结构的气象台,命名为“云南省立气象台”,请陈一得任台长。
研究地震
陈一得认为地震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他发觉云南的历次地震,都发生在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时候,于是认为地震与月亮的运行有关。他到各地震区域实地考察,南至建水、石屏,西至永仁、丽江,东至陆良、弥勒,抄小道,渡急流,攀险峰,以探寻震源,所做分析研究都有详细记录。他还收集了不少群众预感地震的谚语,及家禽、家畜或其它动物在地震前躁动不安的现象,以丰富地震预测的手段,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陈一得参与编纂了《新纂云南通志》的天文、气象各门,去除了谶纬、符瑞等迷信附会的旧说,本着科学的态度重新编写,为方志的修撰新创了一种格局。陈一得还编纂了《盐津县志》。此外,他还编纂了巧家、路南、晋宁等地的天文气象的资料。
陈一得平时研究颇有心得,曾将水灾与天气、云南雨量之分布等部分研究成果印制发行,结果在日本不胫而走。奥地利的科学家来到昆明与美国驻昆明领事一道参观了陈一得的测侯所,都对其精确的记录感到惊奇。至于国内农、林、水利、航空、建筑等各方面的专家到昆明,更要前往参观并听取他的汇报。陈一得工作认真负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时,每次开会,无论寒暑他都必定赴会听取经验交流,接受决议精神,回到昆明加以传达,以促进工作。他在担任云南省自然科学联合会分会主任、云南省科学普及协会主席、博物馆馆长期间,更是殚精竭虑。
1958年10月17日,陈一得病逝于昆明。陈一得严谨的治学精神,钻研科学的毅力,朴实的作风,深得竺可桢、梁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推崇。陈一得的主要著述有:《近30年昆明气象观测记录》(季、月报表)、《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昆明水位之变迁》、《大理的风》、《云南地震史之观察》、《滇西地震带》等。
研究云南降水之来源
陈一得通过多年的观测、记录和查阅浩繁资料,并运用现代气象科学的理论进行研究,第一次对云南降水来源作出了规律性的分析和概括。陆地降水,很大部分来源于海洋上空形成的暖湿气团,同时,陆地降水最终汇于海洋,完成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云南东南接壤越南,俯临南海北部湾,遥向太平洋,直对菲律宾群岛。西南连缅甸,近濒孟加拉湾,太平洋、印度洋对云南气候的影响较大,具有吸收陆地热量,蒸腾水汽,从而形成暖湿气团。云南南部纬度较低,是热带气候。西北诸山脉与川藏相接,云岭干脉横贯全省,云南境内诸山系横断并列,各山海拔较高,对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团易形成屏障作用。云南降水的形成也极易受地形影响,所以云南各地降水的情况十分复杂。经过深入研究,陈一得把云南降水科学地分为4种类型:
地形雨:每当海洋与境内江河湖泊吸收热气,蒸腾湿气,湿气受山岭阻碍,被迫迅速上升,突然遇冷凝结,液化随风而降,就能形成降雨。陈一得称之为“地形雨”。他认为云南各处降水多为“地形雨”,“高山深林地带,蒸气更易饱和,地形雨在迤西尤甚,惟降雨面积不大。”
气旋雨:广泛影响云南全境的降水称为“气旋雨”,由于云南地连缅印,印度中南热带各地,太阳照射产生积热,陆地水汽蒸腾,产生暖湿气团,大气气压变低,中心由西南向东北入云南境,若突遇北方冷气流,接触包围之后,激变而为“气旋雨”,其特征是先缓后急,时间绵长,区域广大,每年雨季,云南多为“气旋雨”降雨类型。
热电雨:云南全省山高谷深,热易含蓄,日光久射,地面温度过高,每当风力微弱之际,遂起强大的对流作用,蒸气上升,高空遇冷,空气中正负电荷差骤然增加,这时“热电雨”就随之而来。迤南各县,夏季傍晚多生雷雨。这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但是其持续时间短,范围不广,从产生到停歇,都持续时间较短。
台风雨:经过气象观测与记录,云南最大而易成灾的降雨,是“台风雨”。1936年,一个台风中心自温州登陆,经江西、湖南、贵州最后达滇东,造成盐津、昭通一带,发生“亘古未有之奇灾”,盐津沿河各县均被洪水淹没,其破坏之大,城镇十余年后仍未恢复旧貌。影响云南的台风来自赤道附近大洋暖湿强烈气团,发生于菲律宾群岛东部太平洋中,每年夏秋季,常向中国海岸行进,七八月更为强盛,常由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登陆,沿途狂风暴雨不止,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云南降水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常常同时产生不同类型的降雨,追根溯源、明确分类本省降雨并揭示其特征,是前人所未进行过的工作,对工农业生产影响至大,这是陈一得对于云南气象研究的一大成就。
云南降水之分布
对于云南降水之分布,陈一得在这篇论著中主要从地域性分布入手,总结归纳出具有极珍贵的科学价值的6条主要规律:一、1500毫米等雨量线,包围云南西与南两边疆。二、滇西南两区雨量,常多于滇东北两区。三、滇南边区雨量,较多于滇西边区,即迤南距东京湾近之地带,比迤西南距孟加拉湾远之地带,雨量略丰。四、横断山脉西部雨量,较东部丰沛,即怒江流域,多于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又多于金沙江流域。五、1000毫米等雨量线,由西北至东南,蜿蜒云南全境。六、昆明附近较大雨量,有11年余之周期,兼有两次多雨年及少雨年,而少雨年之周期,为5年余至6年。
除此之外,陈一得还观测记录了1937年至1943年云南降雨的分布情况,对每一年份各个月份的降雨量进行研究,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这一研究成果,载于《续云南通志长篇》中,陈一得认为,云南各地的降雨,可从7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农历一月份为干季,降水最少之月,滇南边区最高等雨线未上20毫米,独滇西大理,近年雨量超越,或有特故。二、春季二月雨量,全省俱增。顺宁(今凤庆)、大理平均上40毫米,是由寒暖气流接触地带所致。三、三月大理雨量增多,平均上80毫米,亦为全省之冠。全省西南东三面降水递增。赤道气团推进,颇为显著。四、四月南方气团更盛,河口平均雨量,增至100毫米以上,全省等雨量线向北移动,略与纬度平行。五、五月雨季开始,云南全境雨量普遍俱增,元江下游湿热地带已高至250毫米。六、六月各地雨量多数上100毫米。滇西顺宁特多至350毫米,是海洋暖湿气团鼎盛,西南势力尤猛矣。七、七月全省雨量之最少者不下100毫米。滇南个旧特多,平均上400毫米。滇西保山、景东较他处为少,则由于山岳屏障之影响所致。九月后至十二月,云南降水量骤减,至十二月,西南多雨区等雨线只有30毫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