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的菌核,傍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松根而生者谓之茯神。但它究竟是属于寄生菌还是腐生菌,生物学界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茯苓菌种接种在活的松树根部都不能成活,但把它接种在枯死的松树根部却能很快成活并迅速生长繁殖。这说明了茯苓不是行寄生生活的寄生菌,而是行腐生生活的腐生菌。
茯苓的药用价值颇高。其性平,味甘淡,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能。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载:“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又云:“茯苓皮主水肿腹胀,利水道,开腠理。”
茯苓亦药亦食,据说宋代的文学家苏氏兄弟都喜食茯苓。《东坡杂记》中曾谈到茯苓的服法:“削去皮,斫为方寸块,纳石器中,清水煮以酥软解散为度,入绷布袋中,以冷水捣烂,如作葛粉状,澄取粉,而筋脉留袋中,弃去不用。用其粉以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
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收有“蒸茯苓糕”,共四种制法。其中,一、三、四法均不放茯苓,取面色洁白如茯苓,故名。而第二法中却放有茯苓,可谓名副其实的“茯苓糕”。其制法如下:“用七成粳米,三成白糯米(粉),再加二三成莲肉、芡实、茯苓、山药等末,拌匀蒸之。”受唐代文化影响尤深的日本国,流传有一种称为“兵粮丸”的灵丹,其实是种方剂。它以茯苓为主,配以甘草、薄荷、菖粉、何首乌、梅干等,兵士在行军中,久食有强身健体、消渴耐饥的作用。清朝文学家吴研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记载,山东济南大明湖的游艇上就有“松子枣泥茯苓糕”,只可惜这种食品现在久不闻其名了。此外,茯苓还是酿酒的佳料。茯苓酒有“医头风昏眩,五劳七伤”之功效。宋代《北山酒经》中亦有记载。
如此说来,茯苓真可谓药食兼用之佳品。难怪亲戚要我替他代购。我也要依法炮制,做成茯苓糕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