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天气热,人体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而且在家就可自行施灸。那么艾灸能治疗哪些疾病呢?下面就看看中医的介绍。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
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眼睑下垂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治面部虚胖
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治痤疮
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如果在家自行施灸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一、出汗排毒 艾灸时头部会有汗珠渗出,甚至满头大汗,全身毛孔开放,皮肤汗腺的分泌物排泄,促进皮肤毒素的排出,改善了皮肤的营养,促进了皮肤的新陈代谢
二、改善全身微循环 在显微镜观察下,艾灸前身体内的微循环流速很慢,尤其是高血压、哮喘、肥胖、体弱者,艾灸后微循环中的红细胞气流加快,全身皮肤变红,细腻光泽,面色红润,秀丽动人
三、增强免疫力和神经调节力 艾灸可有效的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疾病,增强免疫力,调节人脑中枢,使之反应更加灵敏,头脑清晰
四、易睡安眠 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使皮肤出汗,不会有洗桑拿因物理热效应带来的干渴烦躁的感觉,灸后易入睡,而且睡眠质量好,休息后倍感舒畅,疲劳顿消 五、改善心脏的输出量,调节心脏功能 艾灸后心跳会加快,此时心脏跳动的会像运动员一样强而有力,心脏每分钟的输出量大大改善,改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六、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肠胃功能 艾灸过程中促进了肠胃的蠕动,艾灸后肠鸣音加快,习惯性便秘者有明显改善 七、降脂减肥 做一次艾灸相当于运动3个小时 八、预防妇科疾病,促进产后恢复 艾灸后消炎杀菌止痒,活血止痛,预防各种妇科病 九、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风湿疼痛 艾灸后身心放松,疲劳感消除,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十、温补经络,提升免疫力 改善寒湿体质,升阳增白,提高人体免疫力
,治疗的疾病范围也很广,主要有几个方面:1、艾灸能温经散寒、祛湿,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以及寒湿之邪引起的胃痛、腹泻、痢疾等;2、艾灸能够扶助阳气、举陷固脱,治疗遗尿、脱肛,以及妇女崩漏、带下等疾病;3、艾灸还能行气活血、消瘀散血,治疗乳痈、瘰疬、瘿瘤等疾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