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养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将晒干的艾叶制成长条形状再用火熏制人体,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作用。虽然艾灸有很多功效,但是也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艾灸的作用
1.排毒减肥
艾灸有利于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便秘、脂肪堆积等难题也会得到改善。
2.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袭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已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之效。
3.杀菌消炎
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药性烟雾,药性烟雾具有很强的杀菌消炎的作用,能治疗痔疮、前列腺、水泡、阴道炎等。
4.扶正祛邪
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的禁忌
1.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的体表部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注意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洁净。
2.特殊敏感部位不宜进行艾灸,如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怀孕期女性的腰骶部和下腹部,人体的心脏部位,眼睛等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等。
3.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4.艾灸是用火点燃艾条后进行熏灸,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烫伤,所以进行艾灸一定要谨慎,脸部一般不能进行艾灸。
5.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
也是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艾灸的作用和禁忌,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艾灸的作用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的禁忌1、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 有哪些作用?艾灸最主要是有哪些最好的方法是可以推荐去做的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群去使用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艾灸的作用和禁忌,希望对你有用!艾灸的 养生 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
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 保健 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 营养 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 疾病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 健康 ,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 穴位 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有什么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 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0、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艾灸的5大 注意事项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烫嘴的温开水;加2~3个红枣更好
一些气虚的女性艾灸时或者之后会 头晕 ,这样就不会了
艾灸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喝烫嘴的温开水;最忌讳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
用 湿热 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
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 上火 ,皮肤 瘙痒 ,有的会起红疹,疲倦, 便秘 ,尿黄,出汗,牙痛, 耳鸣 ,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们同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泡 泡脚 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
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
进食的时候气血会集中在胃部,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再就是对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5、如果你的月经量不大,特别是有 痛经 的女性在经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时的艾灸时间短一点
艾灸养生注意十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 自然 ,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 烫伤 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 传染 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 精神病 患者等忌灸
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 养生保健 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 中暑 ,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 失眠症 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以免伤到自己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的神奇功效和作用 2. 艾灸要注意事项及禁忌 3. 艾灸时的禁忌 艾灸注意事项 4. 艾灸养生的好处与禁忌 5. 女人艾灸的注意事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