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安胎独圣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安胎独圣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砂仁(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孕妇出痘动胎。
【用法用量】每服5分,酒调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缩砂辛温,利而不滞,故可以利气,可以安胎。
【摘录】《痘疹金镜录》卷四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安胎独圣散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桑叶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桑叶的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⒂治手足麻木 不知痛痒: 霜降 后桑叶煎汤频洗.(《急救方》)
⒃治乳硬作痛:嫩桑叶 生采 研.以米饮调 摊纸花贴病处[4].(《妇人良方》)
⒄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桑叶7.5g, 菊花3g,杏仁、桔梗、芦根各6g,连翘4.5g,薄荷、甘草各2.4g。水煎。每日2服。若气粗而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蓦热,邪初入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芦根,加麦门冬、生地黄、玉竹、牡丹皮;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天花粉。方中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用以为君。(《瘟病条辨》桑菊饮)
⒅治燥热伤肺,气促,干渴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桑叶9g,石膏15~30g,人参(一般都用孩儿参或沙参)3g左右,甘草3g,麻仁9g,阿胶6~9g,麦冬、杏仁、枇杷叶各9g。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
⒆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桑叶6克、杏仁9克,沙参12克,象贝母6克,香豉6克,栀皮6克,梨皮6克。水煎服。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温病条辩》桑杏汤)
(20)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1)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桑叶的药用价值
(一)桑叶的药用价值
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
(二)桑叶的美容作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中医药学认为,桑叶性味苦、甘、寒,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桑叶的食用 方法
除桑叶茶外,日本还推出了风靡市场的桑叶面、桑叶小甜饼、桑叶乔麦面等系列食品。桑叶提取物又可用作糕点的安全色素,真可谓用处多多,好处多多,令人刮目相看。
桑叶猪骨汤
[原料]鲜桑叶300克、猪骨(猪月展也行)500克、蜜枣3颗。
[做法]桑叶洗净沥干水份,猪骨冼净备用;瓦煲注入清水,放猪骨与蜜枣用大火同煲至滚,然后放入桑叶煲1小时左右,见汤浓便可调味即可。
[特点]汤鲜甜、滋润。
[贴士]可加入适量的桂圆肉及枸杞子,但须在汤好前的15分钟前放入。加入圆肉可补气安
神,加入枸杞子可明目补肾。
桑叶猪肝汤
[原料]鲜桑叶200克,猪肝300克;[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特点]汤清鲜
[贴士]可加入枸杞子10克,以增加食疗效果;若无鲜桑叶,可用干桑叶,用50克就够了。
桑叶茶
桑叶枸杞茶:鲜枸杞苗30克、鲜车前草30克、鲜桑叶6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有利尿、清热作用。
桑叶菊花茶:取干桑叶、干菊花各20克煮水,当茶频服,对温邪、热邪所引起的发热有凉解作用。
桑菊黄豆茶:取冬桑叶20克,菊花15克,黄豆60克,白糖30克。
将黄豆浸透,同桑叶、菊花一起加水适量,煎后去渣,放入白糖,待溶化后即可饮用。每晚一次。
此方具有清肝明目、消炎散风热的作用,对急性眼结膜炎及眼部红肿赤痛有良好的疗效。
桑叶白菊黄豆茶:杭白菊、桑叶各12克,黄豆30克,夏枯草15克,共煎水,加白糖15克调味饮服,可治疗急性眼结膜炎。
桑叶菊花山楂茶:菊花、银花各30克,桑叶12克,山楂15克,用沸水冲泡4次,每次10~15分钟,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症。
桑叶参须红枣茶:用新鲜桑叶200克、参须20克、红枣50克,以3碗水熬成1碗服用。此方对慢性肺炎有作用。
桑叶葛花茶:桑叶20克、菊花20克、葛花20克,每日1剂,开水冲开当茶服,适应于自觉内热而触皮肤体温正常的消渴症。
桑叶粥
[原料]鲜桑叶100克,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兑入沙糖调匀即可。
[特点]清淡滋润
[贴士]用鲜桑叶较好,若用干桑叶就没那么鲜甜;若用干桑叶,仅10克就行了;粥中也可加入瘦猪肉;此粥可作点心食用。
小知识: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性寒,味甘、苦。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痛头晕、目赤昏花。
新鲜桑叶较具活性,中药店的干桑叶也行。
提醒:鲜桑叶买回后一定要先浸一浸,以防残留沾在桑叶上的农药;若要在野外农田里采摘桑叶的话,必须询问弄清近期有否喷杀农药。
猜你喜欢:
1. 中药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2. 中药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3. 中药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4. 桑叶的药理功效及用药禁忌
5. 中药菝葜叶的功效与作用
桑叶性甘、苦,寒。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临床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诸病,且其价廉易得。桑叶以经霜后为佳,采集后晒干备用,亦可直接到药店购买。
根据《中华本草》中记载的复方:
1、治太阴风温, 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治风眼下泪 : 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
3、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 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4、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 ,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5、治大肠脱肛 :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
6、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
7、治吐血 :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8、治小儿渴 :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
9、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10、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11、治咽喉红肿 ,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2、治头目眩晕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o(《山东中草药手册》)
13、治摇头风 (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现代实验研究的药理作用(缺乏临床验证)包括:1、抗菌作用;2、降血糖作用等。
桑叶可以滚水冲泡后代茶饮,治疗风热、风燥所致感冒后咳嗽、清虚热、明目。 若平素阴虚多火者,此时常感口干、口鼻气热等,可用桑叶、菊花、杞子、麦冬之类泡水代茶饮。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辛莉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桑叶在中药中,属于发散风热药,桑叶性苦,寒,味甘,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下面就详细荐绍一下桑叶的功效。
1.桑叶善于散风热,泻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常与菊花,金银花,薄荷,桔梗等配合使用。桑叶不仅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还可以清肝火,对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以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一起服用。肝阴不足的眼目昏花,可以配合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一起食用。
2.桑叶能散风热,但作用比较弱,主要用于清泻肺,肝,比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配前胡,牛蒡子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决明子,菊花则清肝明目。
除了以上两点,桑叶还有其他功效,比如解痉,抗炎,抗病毒微生物,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利尿等。还用于手脚麻木,头发不长,吐血,烧伤,烫伤,痈口不长等。
桑叶好处多多,如果没有重大疾患,应该不会去开药回来吃,其实平时就可以吃一点桑叶,而且桑叶是可以泡茶喝的,桑叶茶这种形式既方便又利于 健康 。一般是采摘新鲜桑叶的嫩叶,烘炒晾干后,就可以冲入沸水,饮用了。喝桑叶茶对老年人有保健作用,因为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但是其性质偏凉,最好不要连续饮用很久,如果脾胃虚寒,也不适合久服。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桑叶泡水虽然对于身体有着诸多好处,但是并不适合过量饮用。如果桑叶茶过量的服用,那容易导致身体中的精血受到损伤,伤害脾胃,所以说,日常将桑叶泡水喝一定要适量,不应过量饮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题主好,我是@靠谱哒叔,很高兴能和你探讨这个问题。
桑叶,是落叶乔木桑树的叶子,人见人爱的桑葚,就是这种树木的果子,桑叶也是蚕宝宝的食物,桑叶的用途非常广泛,在 民间,有以下用处:
回答完毕,谢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快乐!祝朋友们快乐!
桑叶可泡茶并能辅助降血糖
能泡茶
有很大的功效,这个问题在网上就可以查询的到的
能填饱肚子
不能泡茶,用来洗发
能
1.山楂(健康常识)
一说到山楂,人们首先想到它能助消化。其实,山楂除了消食外,还有很多功效。前不久,天津环境医学研究所有关人员对国内常见的30种水果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后,认为山楂的抗衰老作用位居群果之首。
防癌、抗癌 近年研究发现,山楂中含有一种叫牡荆素的化合物,具有抗癌的作用。亚硝胺、黄曲霉素均可诱发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或加重,而实验研究表明,山楂提取液不仅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还可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所以,消化道癌症的高危人群应经常食用山楂,对于已经患有癌症的患者,若出现消化不良时也可用山楂、大米一起煮粥食用,这样既可助消化,又可起到辅助抗癌的作用。
强心、降血脂、降血压 临床研究证实,山楂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因此,高血脂、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每日可取生山楂15~30克,水煎代茶饮。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2.山楂的生长习性及相关的常识
山楂:别名: 南山楂、小叶山楂、红果子。
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 的果实。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
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叶倒卵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边缘有尖锐重锯齿。
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梨果球形或梨形,红色或黄色,直径约1~2cm,宿萼较大,反折。
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山楂,性状 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
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营养功效: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铜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
山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铜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中医认为: 山楂只消不补,脾胃须弱者不宜多食。
健康的人食用山楂也应有所节制,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等,对牙齿生长不利。另外,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儿童进食过多会使血糖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饥饿感,影响进食,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营养不量、贫血等。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可适当食用山楂鲜果。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以防伤害牙齿。
山楂的有效营养成分集中在它的叶子、花和浆果上,曾在中药上用作心血管的滋补剂。它能强化心肌和动脉动力。
山楂提取物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类黄酮-标准(2%)起损坏作用的,附带其他活性要素,能维持正常的血流和血压。
3.山楂的基本特征
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花白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山里红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山楂除鲜食外,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山楂片和山楂果丹皮是最普通,最流行的品种。亦可入药,入药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
山楂品种:山楂按照其口味可分为酸甜两种。甜口山楂外表呈粉红色,个头较小,表面光滑,食之略有甜味。酸口山楂可分为几个品种,歪把红,大金星,大绵球和普通山楂。
分布: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
山楂常识:1.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2.健康的人食用山楂应有所节制,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等,对牙齿生长不利。另外,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儿童进食过多会使血糖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饥饿感,影响进食,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营养不量、贫血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可适当食用山楂鲜果。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以防伤害牙齿。
4.山楂不能空腹吃
5.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健康饮品:(1)山楂汤
原料:山楂500克,白糖100克。
制法:以水清洗山楂,去蒂、籽,用水煮,山楂烂熟放入白糖,饮其汤。
(2)山楂茶
原料:山楂500克,干荷叶200克,薏仁200克,甘草100克。
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分为10包,每日取一包沸水冲泡,代茶饮,茶淡为度。
(3)山楂银菊饮
原料:山楂、银花、菊花各10克。
制法:将山楂拍碎,与银花、菊花共同放杯中代茶冲饮。
(4)山楂橘皮饮
原料:生山楂、橘皮、荷叶各20克,生薏仁10克。
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入暖水瓶中用沸水冲泡。
(5)山楂瓜皮饮
山楂菊花茶原料:山楂20克,冬瓜皮30克,首乌、槐树角各10克
制法:将以上几味共同入锅中煎煮20分钟,滤汁饮用。
4.山楂的作用与功效和详细
山楂的功效:
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用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百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山楂营养丰富,几乎含有水果的所有营养成分,特别是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山楂酸甜可口,适合生食,又适合加工成山楂片、山楂酒等。它的药用价值也较高,山楂能健脾胃、县消化、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所以长期以来,它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果品。
我国自元代开始就将山楂作为重要的中草药应用于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等方面,现代医学更证明山楂具有降压降脂,增加冠脉流量和抗心律不齐的作用。山楂袋泡茶的保健 作用更为人们所认识,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更含有茶多酚等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茶叶被人们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饮料。山楂袋泡茶综合了山楂、茶叶等食品的保健特点,结合传统中医理论,运用现代食品工艺,科学加工制成。此茶甘酸适口,爽醇香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袋泡茶饮品
山楂的作用:
一、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
二、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
三、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
四、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五、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六、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七、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5.山楂的基本特征
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花白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
山里红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山楂除鲜食外,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
山楂片和山楂果丹皮是最普通,最流行的品种。亦可入药,入药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
山楂品种:山楂按照其口味可分为酸甜两种。甜口山楂外表呈粉红色,个头较小,表面光滑,食之略有甜味。
酸口山楂可分为几个品种,歪把红,大金星,大绵球和普通山楂。分布: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
山楂常识:1.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2.健康的人食用山楂应有所节制,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等,对牙齿生长不利。
另外,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儿童进食过多会使血糖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饥饿感,影响进食,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营养不量、贫血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可适当食用山楂鲜果。
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以防伤害牙齿。 4.山楂不能空腹吃 5.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
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健康饮品:(1)山楂汤原料:山楂500克,白糖100克。
制法:以水清洗山楂,去蒂、籽,用水煮,山楂烂熟放入白糖,饮其汤。(2)山楂茶原料:山楂500克,干荷叶200克,薏仁200克,甘草100克。
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分为10包,每日取一包沸水冲泡,代茶饮,茶淡为度。(3)山楂银菊饮原料:山楂、银花、菊花各10克。
制法:将山楂拍碎,与银花、菊花共同放杯中代茶冲饮。(4)山楂橘皮饮原料:生山楂、橘皮、荷叶各20克,生薏仁10克。
制法:将以上几味共研细末,入暖水瓶中用沸水冲泡。(5)山楂瓜皮饮山楂菊花茶原料:山楂20克,冬瓜皮30克,首乌、槐树角各10克制法:将以上几味共同入锅中煎煮20分钟,滤汁饮用。
6.干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活血化淤、消食健胃、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泻痢肠风、痞满吞酸、腰痛疝气、恶露不尽、产后儿枕痛、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本文来自生活小常识
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消食化滞、健脾开胃、活血化痰的良药。目前,已有50多种中药配方以山楂作原料,如常见的开胃健脾药有"山楂丸"、"焦三仙"等。 生活小常识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比如:驱绦虫,散瘀血,消食积。治泻痢,症瘕,肠风,肉积,痞满,痰饮,吞酸,疝气产后儿枕痛,腰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泻痢腹痛、胃烷胀满、肉食积滞、心腹刺痛、瘀血经闭、疝气疼痛、产后瘀阻、高血脂症。总之一句话山楂对促进消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来自生活常识网
说到山楂,人们首先想到它能助消化。其实,山楂除了消食外,还有很多功效。 本文来自生活常识
随着今年来对山楂的研究的加深,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寨还具有以下这些作用,比如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防癌症抗癌症、能够强心降血压降血脂。
山楂能够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本文来自生活常识网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
7.关于山楂的特点
山楂的营养分析;
1、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
2、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
3、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
4、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5、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6、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7、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消化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肠炎患者;
2、孕妇、儿童、胃酸分泌过多者、病后体虚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
山楂的食物相克;
山楂不宜于海鲜、人参、柠檬同食。
山楂与一起喝最好;
山楂可单味或与其他食物、药物配伍以提高其食疗作用。如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等都有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柔和血管、促进消化等功能,是动脉硬化,消化不良和缺少胃酸患者的理想食品。山楂单味加红糖制成独圣散,可活血化淤、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适用于产后淤血、停阻的儿枕痛。
1、山楂加麦芽、神曲等制成的焦三仙,可用干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暖气、不思食等症;山楂与枳壳相配能消积散痞,用于食滞腕腹饱满,山楂与木香相配能消食、积腹满胀痛;山楂与川芎相配能行血止痛;加当归能散淤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止、儿枕痛。
2、山楂15克与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及冰糖制成降压茶,久服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山楂片15克加菊花10克。草决明子15克水制代茶,可制成菊楂决明散,能润肠通便、降压降血脂,适于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饮用。山楂15克加荷叶12克,水煎代茶制成山楂荷叶饮,能降压降血脂,扩张血管,适于高血压兼高血脂患者饮用。山楂10克、肉桂6克加红糖,可制成桂皮山楂煎、能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有寒邪。月经延期及痛经。生山楂60克去核干燥研粉,加鸡内金干燥粉30克制成山楂内金散,每次15克,用刘寄奴15克煎汤加红糖送服,每日3次,治疗闭经甚验,山楂加益母草各50克水煎加红糖收膏,制成山楂益母膏,能活血化淤、补中健胃,适于产后淤血、恶露不止患者,山楂加谷芽、槟榔、积壳等量研末。制成消食散,每服1~2克,可健脾开胃。
3、山楂加糯米制成山楂粥,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淤、收敛止痢,适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泄泻患者食用。鲜山楂1公斤加桃仁100克、蜂蜜250克制成山楂桃仁露;能活血化滞、健胃消食、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扩张血管、营养心肌,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山植60克加荸荠300克、白糖等可制成雪红汤,能开胃消食、强心降血压、舒张血管、清肝化滞,适于肝火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食用。山楂250克加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冰糖等制成养肝消淤蜜、能补心血、清肝热,缓肝气、破淤血、通经脉、润大便,适于肝炎患者恢复期饮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