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方剂功效

小青龙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11-17 00:17:04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半升(9g)

【方歌】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证。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化水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故为佐使。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喘咳之剂。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咽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若外寒证轻,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感冒鼻流清涕者加防风、苍耳子,以祛风散寒解表;咽部发痒者加桔梗利咽喉;呛咳者加旋覆花、白前降气祛痰止咳;痰多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肺炎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百日咳初期恶寒兼喉中痰鸣者,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肺心病受寒发作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3.典型医案 曹某,男,56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发作,遇寒加重反复。1个月前因淋雨受风寒感冒后咳嗽复发,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胸闷气短,咳吐痰涎,遇冷即发,夜间发作频繁,苔白薄,舌淡,脉沉细无力。DR提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WBC10.3x10⁹/L。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辨证:肺寒咳嗽。治则:温肺化痰止咳。处方:炙麻黄6g,桂枝10g,细辛3g,五味子10g,陈皮15g,炒白芍15g,法夏10g,干姜8g,桔梗15g,炙紫菀10g,炙款冬10g,炒苏子15g,厚朴12g,杏仁10g,甘草8g。每日1剂,经用7剂咳轻痰少,症状好转但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差。加黄芪20g、人参10g、焦山楂15g、焦麦芽15g、神曲15g,以补益脾肺之气。又继用7剂咳嗽停止,症状消失,1个月后随访完全正常,叮嘱其注意保暖避寒,不要服用生冷,继续服用玉屏风颗粒以预防复发。[韩娟,李玉兰,经方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64-265.]

【使用注意】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生半夏多外用治疗痈疽肿毒,《药典》半夏生品不入汤剂,需炮制后方可。炮制品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之分,其功效亦各有侧重。一般认为清半夏长于化湿痰,姜半夏善于止呕,法半夏偏于燥湿和胃,半夏曲重在化痰消食。

【附方】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三两(6g)麻黄四两(9g)生姜四两(9g)细辛三两(3g)紫菀三两(6g)款冬花三两(6g)大枣七枚(3g)半夏半升(9g)五味子半升(3g)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射干麻黄汤证为风寒较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较重,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增加祛痰肃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

相关文章:

小青龙汤使用标准,小青龙汤医案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慢性气管炎并肺气肿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喘咳呕逆小青龙汤加味治疗风寒袭肺,咳嗽作喘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