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热栀子散,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泻热栀子散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栀子汤、黄芩栀子汤
【处方】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犀角屑1两,赤茯苓1两,黄芩1两,射干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实热,苦头痛,汗不出,状如温疟,唇口皆干,或生乳痈,及缺盆腋下肿。
【用法用量】栀子汤(《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芩栀子汤(《普济方》卷三十五)。
【注意】忌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五
通过上文对泻热栀子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栀子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四十七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圣惠》卷六十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5 《圣惠》卷三十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圣惠》卷五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惠》卷十五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惠》卷十七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十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十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惠》卷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圣惠》卷三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惠》卷七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普济方》卷三○六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普济方》卷三○一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直指》卷十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6.5 加减 16.6 制备方法 17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圣惠》卷八十五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叶氏女科》卷二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栀子散 * 栀子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hī zǐ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栀子散
3 《圣惠》卷四十七
4 《圣惠》卷六十一
5 《圣惠》卷三十三
6 《圣惠》卷五十五
7 《圣惠》卷十五
8 《圣惠》卷十七
9 《圣惠》卷十六
10 《圣惠》卷十四
11 《圣惠》卷九
12 《圣惠》卷三十二
13 《圣惠》卷七
14 《普济方》卷三○六
15 《普济方》卷三○一
16 《直指》卷十八
17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18 《圣惠》卷八十五
19 《叶氏女科》卷二
古籍中的栀子散 《保婴撮要》:[卷十八]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实,左右关洪数有力弦长,此形病脉俱实,先用柴胡栀子散、泻黄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栀子散、柴胡麦门冬散而...
《保婴撮要》:[卷十三]腋痈 肝气内动,肢体抽动者。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各一钱)山栀(炒)钩藤钩子(各七分)甘草(炒五分)柴胡升麻(...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 另为末,干掺患处,或用油调搽,疥疮宜加枯矾三钱。栀子清肝散即柴胡栀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耳内作...
《保婴撮要》:[卷九]注夏 热,血虚脉大者,用当归补血脾,寒热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调...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疮疥
论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论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提到栀子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词——栀子花,其实栀子的果实可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药效呢,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栀子的功效与作用1
栀子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禁忌人群:脾虚便溏者忌服。
栀子的基本介绍
栀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采收和储藏: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1、泻火除烦
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泄热利湿
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论栀子的功效与作用2 品名: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1、宽肠通便
栀子富含纤维素,能够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同时还能够起到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因此, 常喝栀子茶也是可以起到宽肠通便作用。
2、清热泻火
栀子性寒味苦,栀子泡水就有着清热去烦之效,而作为药用,栀子能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热毒,减少人体发热、胸闷心烦等不良症状的出现。
3、消肿止痛
栀子含有的栀子苷经水解后,生成的京尼平,有镇静作用。因此可取适量生品,捣烂后外敷于疼痛处,可消肿止痛。
4、缓解心烦
栀子泡茶服用它可以起到清热除烦的作用,而且服用它还能够缓解多种热病效果都是很不错的,特别对于一些发热、胸闷和心烦的情况服用它效果是最好的。
5、化痰止咳
栀子能够很好的抑制细菌生长,同时它还能够释痰液而通畅气道,起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栀子花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另外对于身体疼痛以及一些不舒服症状都有不错的疗效。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栀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栀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治疗热病心烦
栀子花使用后具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对于多种热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一些发热、胸闷和心烦的情况疗效最佳。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栀子花和豆豉一起搭配使用,效果将获得加强,黄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搭配药材,具有泻火以及清邪热的作用。
治疗湿热黄疸
栀子花服用后具有清利下焦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些肝胆湿热所导致的疾病疗效都非常的好。栀子花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治疗湿热黄疸,这种黄疸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身体富有湿热,并且小便也会出现短赤的情况。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将栀子花直接泡水服用,也可以和木桶、车前子以及滑石一起搭配煎煮服用,制作出八正散服用,对于身体的保健作用非常的好。
治疗血热吐衄
老中医告诉我们,使用栀子花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所以生活中若是出现了血热所导致的衄血以及吐血的情况,可以将栀子花和大黄、白茅根、侧柏叶一起用清水煎煮,服用最后获得的十灰散就可以快速恢复健康。除此之外,也可以制作出黄连解毒汤服用,这对于衄血以及吐血都有很不错的疗效,将栀子花、黄白、黄连以及黄岑一起用水煎煮服用。
治疗血淋涩痛
这种毛病是很多女性经常出现的一种,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够治疗这种疾病呢?由于栀子花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对于一些湿热以及通淋的情况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栀子花还具有清热凉血以及止血的作用,所以这种药材适合一些血淋色同的患者服用,也可以和木桶、车前子、滑石一起使用。
火毒疮疡
栀子服用后具有清热泻火以及凉血解毒的作用,所以适合一些红肿热痛以及火毒疮疡的患者服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加入一些连翘、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另外,白芷具有一定的促进消肿作用,所以也适合和栀子花一起搭配治疗火毒疮疡的患者。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因此能治黄疸型肝炎,以及对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都具有一定疗效。
2、治疗扭挫伤,对扭伤肿痛有显著疗效
(1)栀子适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处
(2)栀子适量研末,加生地,捶烂,封患处
(3)栀子适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处
(4)栀子适量研末,调酒敷患处
(5)栀子根、大黄各适量研末,调酒精敷患处 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
3、用于止血
对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有效果,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当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特别对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显著功效。
4、其他作用
对风火牙痛,感冒高热,目赤有一定疗效,因为其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但具体临床应用尚不明确。
栀子是一种实用且能在家居养殖的药材,相信很多人对其养殖 方法 很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一下:栀子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但又要避免阳光强烈直射,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栀子花的功效作用 1、利胆退黄: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栀子的形态特征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