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方剂功效

鹿茸胶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11-15 20:20:26

鹿茸胶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鹿茸胶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老鹿茸160两。

【制法】上将鹿茸切块,洗净,煎七昼夜,加黄酒32两,冰糖32两,收胶。

【功能主治】壮阳补脑,生精补髓。主四肢无力,腰膝酸软,肾虚阳痿,妇女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用黄酒或白水炖化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鹿茸胶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鹿角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如下所示:鹿角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开水或黄酒烊化,5~2克;或入丸、散、膏剂。

鹿胶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鹿胶糕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生精髓、暖筋骨的作用。治疗各种虚损、劳伤,用途之广不亚于鹿茸。鹿胶主要以鹿角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熬制而成。鹿角胶中还有一种鹿角和龟板制成的龟鹿胶。



扩展资料:

服用鹿胶糕的禁忌

1、感冒发烧期间要停用,否则不利于感冒痊愈;

2、女性月经期间要停用;

3、手术后有严重出血症状的,不可服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胶

鹿茸的功效,用法用量有哪些?食用,泡酒?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是十分名贵的中药材。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因此,许多人会利用鹿茸的药性来滋补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但是,鹿茸虽好,在使用过程中却十分讲究。很多人不知道鹿茸如何服用,错误使用后导致其药性大打折扣,起不到滋补身体的效果。那么,鹿茸应该怎么吃比较好?

鹿茸应该怎么吃?

1、鹿茸炖汤

鹿茸适合用来炖汤使用,用适量的猪肉、鹿茸一同下炖锅炖煮两个小时,可以保证鹿茸中的营养物质完全溶解在汤水中。吃肉喝汤后可以摄入其营养物质,起到滋补身体,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2、鹿茸泡酒

鹿茸作为名贵的一种中药材,适合用来做成药酒饮用,同样具有一定的滋补效果。将鹿茸切片之后放入白酒中,加入其它适宜的中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后,鹿茸中的有效成分会慢慢溶解在酒精中。饮用鹿茸酒之后能够滋补身体,起到行气活血的功效。但是药酒也是酒,可不要贪杯哦~

鹿茸的功效有哪些?

1、促进心血管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鹿茸恰好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利。适量服用鹿茸,血压会慢慢降低,而且心率也会减慢,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对于身体虚弱,经常患病的人来说,适合用鹿茸炖汤进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食用鹿茸还可以改善睡眠,提高食欲,有效增强肌肉的活力,降低肌肉的疲劳感。

3、改善肾虚

生活中有部分男性存在肾虚症状,经常会感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出现这些症状后,可以服用鹿茸来调理,以起到滋补身体,增强肾脏功能的作用,从而改善肾虚症状。鹿茸的保健作用较好,但是,伤阴动血以及阴虚阳盛者应该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鹿茸是不错的保健食材,除了可以用来泡酒,还可以炖汤进食。想要改善体质,抵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人,不妨适量进食一些鹿茸。值得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肾炎、肝炎以及中医所说的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之病人,不宜服用鹿茸。

鹿茸和鹿角胶的功效是一样的吗?价格呢?

鹿茸和鹿角胶功效不一样,但也有相同的地方。

鹿茸功效:鹿茸经制作提取的一种结晶体,就是鹿茸精,它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降低肌肉的疲劳度,对全身衰弱、久病后和疲劳者,该品均有一定的强壮作用。并对长期不能愈合的溃疡和创口有很好的促进愈合作用。还可改善跌打损伤引起的头痛、腰痛、关节痛、麻木等症状。鹿茸还能使血中的红细胞、血色素和网状红细胞增多,促进红细胞的再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鹿角胶功效: 鹿角胶 是用鹿角熬成的胶,因我国养鹿取茸而无角,所以熬制鹿角胶多用野鹿角和鹿角盘。《神农草本经》将其列为上品,名"白胶",又名"鹿胶",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生精髓、暖筋骨的作用。治疗各种虚损、劳伤,用途之广不亚于鹿茸。

鹿茸肯定比鹿角胶价格贵的啊!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