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方剂功效

龙胆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11-15 21:47:12

龙胆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龙胆草汤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龙胆草5分,菊花3分,蒺藜3分,白芷3分,防风2分,蝉蜕1分,黄连2分,木贼(去节)1分。

【功能主治】邪热之见于目者,痘后翳膜遮睛,泪出羞明。

【用法用量】水半茶钟,煎2沸,温服。

【摘录】《痘科类编》卷三

【处方】草龙胆1握。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卒然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2升半,分5服。如不愈,更服。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龙胆草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中草药名方:杏仁龙胆草泡散的功效与作用

杏仁龙胆草泡散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组成】龙胆草当归尾黄连滑石(另研,取末)杏仁(去皮、尖)赤芍药各3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白沸汤泡,顿蘸洗眼,冷热任意,不拘时候。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主治】风热上攻,眼目眊矂赤痒。

提醒您:杏仁龙胆草泡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

高血压:龙胆草6克,黄芩15克,钩藤15克,夏枯草18克,菊花9克,水煎服。12胸胁疼:龙胆草、柴胡、香附各9克,水煎服。13传染性肝炎: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各15克,水煎服。

龙胆草的 配伍应用


配黄连:

二药皆苦寒之味,黄连解毒作用颇著,善清心火;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肝经热邪用之神妙。二药相须为为用力宏效著,善泻肝胆之火,主治目赤肿痛、耳聋耳呜。

配大黄:

两者均属至阴之品,苦寒之味,二者合用,泻火解毒力强而猛,龙胆草专人肝、胆,清泄肝胆有余之火,得大黄之助,沉下阴行,疏通下焦湿热之结,所谓“抑其怒、折之使之下”义,此外,大黄尚可行肝之滞,破血中之瘀,二者相使为用,对于肝郁火盛、湿热内炽所致胁痛耳聋、口苦目赤、黄疸热痢、阴囊湿肿、便秘燥结、甚或吐衄惊狂等证,均可应用。

配石决明:

龙胆草味大苦、性大寒,纯阴之品,入肝胆二经,其气味厚而沉下,能导热下行,为降泻肝胆实火之要药;石决明味咸微寒,人足厥阴肝经,其质重沉降,故能重镇平肝、镇潜浮阳,为凉肝镇肝之品。二药本沉降之性,平肝阳、清肝火,相使为用,则善治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赤肿痛等证。

配柴胡:

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柴胡芳香轻清,升发疏泄,疏畅肝胆之气。二药配用,沉降升散,一升一散,泻火清阳,郁滞均散。

配当归:

龙胆草苦寒,泻肝胆实火;当归甘温,养血益阴以和肝。二药配用,意在泻中有补,疏中亦可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耗伤阴液,以去邪而不伤正。

配茵陈:

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治胸胁胀满、口苦、咽干。

中药龙胆草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二)毒理试验

LD50: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460mg/kg,也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1300mg/kg。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对湿热病人没有不适反应。对无湿热之症病人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即有食欲减退、恶心、多尿等副作用。饭后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使消化功能减退,并会出现头痛、头晕、颜面潮红等副作用。

(四)少用则健,多用则伤

龙胆草大苦大寒,比黄芩、黄连更苦,能清泄肝胆湿热,少用健胃,多用伤胃;少用保肝,多用伤肝。舌苔黄腻El苦口臭者服龙胆草不辨其苦,食欲能增。如湿热已清,舌苔已化,再服龙胆草,则其苦难受,上则恶心,下则多尿。

中医传统认为龙胆草是纯阴之药,多用能明损脾胃后天之火,暗耗肝肾先天之火。

龙胆草健胃是有条件的,是针对脾胃肝胆湿热积滞之实证,不是针对脾胃虚弱而食欲不振。用错了能使人恶心、呕吐,食欲更加减退。对于湿热积滞之开胃,宜空腹少量服用。

(五)龙胆草用治湿热为宜,剂量偏小为宜本药用治于湿热证为宜,并以湿热清化为度,有效辄止,不宜多服久服。在使用前应询问和看一下有否口苦和舌苔黄腻,有的才是湿热的表现,如没有这些表现,宜谨慎使用本药。常用剂量3——9g,最大不宜超过9——12g,剂量偏小为宜。本品使用不当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临床时有发生的。

龙胆草方剂制剂


龙胆草汤

【处方】 草龙胆1握。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卒然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2升半,分5服。如不愈,更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龙胆草散

【处方】 龙胆草1两,大青1两,柴胡1两,枳实1两(麸炒令黄),栝楼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川大黄1两(微炒),甘草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壮热,骨节烦疼,连心两肋气账急硬痛,不能食,变为黄。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龙胆丸

【处方】 龙胆22克(去芦、头)牛黄7.5克(细研)龙齿22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研入麝香6克,炼蜜和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惊热不退,变而为痫。

【用法用量】 每次5丸,荆芥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龙胆膏

【处方】 龙胆1两,胆矾(研)1分,乳香(研)1分。

【制法】 上药捣研令匀,炼沙糖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及缠喉风,粥饮难下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绵裹含化咽津,未愈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龙胆泻肝丸

【处方】龙胆120g,柴胡120g,黄芩60g,栀子(炒)60g,泽泻120g,关木通60g,车前子(盐炒)60g,当归(酒炒)60g,地黄120g,炙甘草60g。

【性状】 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 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识别真假龙胆草

真品龙胆草干燥的根呈不规则块状,长约0.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皱缩,有横纹,上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木部甚小,类白色;闻之气微弱,口尝味极苦。

伪品草龙胆其根虽也呈不规则块状,但上端可见凹陷的茎痕,根丛生于根茎上,圆柱形,长2——8厘米,直径0.1——0.2厘米,表面棕褐色,平坦或微显纵皱纹;亦质脆,易折断,但断面皮部棕褐色,木质黄白色;闻之气味微香,口尝亦味苦,但不及真品龙胆草的极苦味。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龙胆草味极苦,有健胃作用,于食前半小时服用少量,能刺激胃液分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根癌病土壤杆菌等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龙胆草还有利胆作用。而伪品草龙胆既与真品龙胆草不属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龙胆草使用。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2431 字) 展开全部内容

一,龙胆草作用

龙胆草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本品苦寒燥湿而降泄,泻火而清热,归肝胆经而以泻肝经实火为长,故有此功。

龙胆草应用:
1.清热燥湿,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疽尿赤。治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阴囊肿痛,常配黄柏、苦参、苍术等药;治肝胆湿热、黄疽、尿赤,可与茵陈、桅子、黄柏等同用。
2.泻肝胆火,用于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等。治肝胆实火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多与柴胡、黄芩、木通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惊厥抽搐,多与牛黄、钩藤等同用,如凉惊丸。
3.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轻症口服20%龙胆草搪浆,1日3次,每次10~ 15mL;昏迷或呕吐不能进食者予龙胆草注射液2~4mL肌注,日3~4次。观察23例,均获痊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