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方剂功效

刘奇奴汤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11-15 22:53:49

刘奇奴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刘奇奴汤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刘奇奴汤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别名】刘寄奴饮子

【处方】刘寄奴、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百病,血运。

【用法用量】刘寄奴饮子(《产宝诸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灯心草有什么功效?灯心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有很多种类型,而中草药其实也只是中药的一个部分,因为中药还有动物药等等。中草药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的,但是多数中草药都是矮小的灌木等等,比如灯芯草。那么,一般灯芯草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中药名】灯心草dengxincao
【别名】灯心、虎须草、灯草、秧草、铁灯心。
【英文名】MedullaJunci
【来源】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effususL_的茎髓。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花被6,2轮,裂片针形,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雄蕊3,较花被短;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淡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生于水旁或沼泽边缘潮湿地带。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长达90多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黄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放大镜下观察,有隆起皱纹及海绵状细小孔隙。体轻,质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淡。归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克。用治热淋、石淋、血淋、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肾炎水肿、心烦不眠、小儿夜啼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止血、抗氧化和抗微生物的作用。其水提液在试管内,浓度500毫克/毫升以下时,对人癌细胞株(JIC-26)有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胚细胞(HEI)以同样药物浓度,也有抑制作用,故推断灯心草对癌细胞的抑制无选择性。
【化学成分】含灯心草二酚、6-甲基灯心草二酚、灯心草酚、丁香油酚、灯心草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下焦虚寒,小便不禁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热淋:灯心草、凤尾草、牛膝根、淡竹叶各15克。用米泔水煎服。(《江西草药》)
②治失眠,心烦:灯心草18克。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小儿夜啼:用灯心草烧灰涂乳上与吃。(《宝庆本草折衷》)
④治小孩热病抽搐:灯心草120克,鲜苦桃树二重皮120克。同杵烂敷头额部、手足心。(《闽东本草》)
⑤治乳腺炎:灯心草30克。肉汤煎服,暖睡取汗。(《江西草药》)
⑥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30~60克,鲜车前草60克,薏苡仁30克,鲜海金沙30克。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⑦治黄疸:鲜灯心草15克,枸杞根30克,刘寄奴15克。水煎,酌加糖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⑧治糖尿病:灯心草60克,豆腐1块。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煎药贴士】
熬药时火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发挥。比如芳香类、解表药物,在大火急煎下,药效才会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滋补性中药,应小火久炖,才会使药效达到最高。不过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先武火煎煮10分钟,再转为文火煎煮20分钟,两遍熬煮合计1小时左右即可。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延胡索是一种中药,它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可以活血止痛。但是延胡索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下面就让我带你去看看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1 【中药名】 延胡索 yanhusuo

【别名】 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英文名】 Corydalis Rhizoma。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上端稍下凹,直径0.5~2.5厘米,黄色。茎细软,不分枝或分枝,易折断,基部以上具1鳞片,有时鳞片和叶腋内常有小块茎。具3~4叶,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茎生叶具长柄。总状花序顶生,疏生3~10朵花,萼片小,早落,花瓣4,紫色或紫红色,上花瓣片宽展,先端微凹,具短尖,边缘具齿或多少具波状小齿,距圆筒形,蜜腺体贯穿于距长的1/2,雄蕊6枚,二体。蒴果线形。

【产地分布】 生于林下、林缘或沟谷阴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栽培延胡索在5~6月植株完全枯萎后5~7天采挖。采挖后分别装在竹筐里,洗净泥土,放入开水中略煮3~6分钟至块茎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捞起晒干。过生易遭虫蛀,过熟则折干率下降,表面皱缩。野生土元胡索一般在植物生长末期或花期采挖,因为过迟难于寻找,但此时采挖,药材质量较差,总碱含量较低。

【药材性状】 球形,表面灰黄色或白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上端凹陷,有茎痕,底部中央稍凹陷呈脐状,质坚硬,碎断面金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样。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止痛:每日用延胡索9克,酒炒研末煎服,7天为一疗程。

【药理研究】 镇痛、催眠、镇静、安定;抗惊厥;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心脏;抗心律失常;抗溃疡;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碱中以延胡索甲素、延胡素乙素、延胡素丑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延胡素乙素最强,延胡素丑素次之,延胡素甲素再次,较大用量对兔、犬、猴等均有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乙素有对抗中枢兴奋和增强中枢抑制作用;静注延胡素乙素可缩小脑梗塞范围、脑水肿及钙离子抑制。毒性:总碱LD50为2840毫克/千克,延胡素乙素LD50为146毫克/千克。

【化学成分】 含20多种生物碱,如紫堇碱、异紫堇球碱、小檗碱、隐品碱、去氢南天宁碱、二氢血根碱、四氢小檗碱、α-别隐品碱、黄连碱、巴马亭等。另含延胡索乙素、亚油酸、香草酸、胡萝卜苷、去氢延胡索胺等。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体虚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便滑泄:延胡索、附子各30克,木香15克。每服12克,加生姜七片煎服。

②治血滞心腹作痛:延胡索(醋炙),五灵脂(醋炒)、草果、没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9克,热酒调下。

③治疝气:延胡索、胡椒末各等分。每服6克,酒、水各半盏,煎七分服。

④治经来小腹有块痛:延胡索8g,血余炭4克研末。分上下午2次用黄酒调服。连服7天。

⑤治产后小腹脐下痛:延胡索、桂心各15克,当归30克。为细末,热酒调下。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2 从现代药理作用来看,延胡索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抗溃疡作用等。

镇痛作用

用电击小鼠尾巴法证明内服延胡索具有止痛作用。其所含生物碱的镇痛作用以乙素最强,丑素次之、甲素与癸素最弱。是通过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一些下行抑制功能而起作用,对大脑皮层无直接作有。延胡索乙素及丑素有耐受性。

延胡索含有的延胡索粉,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等成分均有很好的镇痛功效,对于抑制疼痛有突出的作用。延胡索的止痛镇痛作用不容易形成成瘾性。

止痛作用

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止痛功效,中医角度来说,其具有的活血散瘀理气的功效可有效的缓解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如治疗胸胁疼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疼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镇静催眠

延胡索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镇静,安定,催眠也有很好的作用。

实验证明给猴灌服延胡索乙素后,可见活动减少,低头瞌睡,攻击反应消失。乙素与巴比妥类药物有协同作用,但不能对抗电休克。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室用延胡索全碱对豚鼠心电图的观察表明、能显著减慢心率,并对垂体居叶素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有拮抗作用,使心律失常消失。离体兔心实验证明可抑制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加冠脉流量、用心得安阻断冠状血管β-受体后,其冠脉流量较阻断之前更为增高。本品对血压无明显改变,有轻度降血脂作用。

对胃肠道作用

实验证明,本品大量可抑制胃液分泌、使胃液分泌的总量显著减少,并具有抗溃疡作用,可能与机体内儿茶酚胺的作用有关。

抑制胃溃疡延胡索多种生物碱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对胃酸分泌有抑制功效。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抗溃疡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抑制胃肠溃疡有很好的作用,并且有降低胃酸的作用。

促进内分泌腺分泌

延胡索乙素能促进大鼠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还能使甲状腺重量增加,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对小鼠动情周期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对心脏作用

延胡索生物碱有减慢心率的作用,能使麻醉犬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延胡索生物碱还有抗心律失常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拮抗钙有关。

延胡索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等作用。延胡索对抗心肌缺血有很好的作用,可减轻心肌坏死。

体内过程

延胡索乙素口服吸收良好、15分钟后肠内吸收的约45%左右。作用维持4—5小时左右。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中最多,其次为肝、肺、肾。主经肾脏排泄,皮下注射12小时后排出约80%。

解痉

乙素、丑素能使肌肉松弛,与前人观察到的延胡索”能治肢体拘挛“的结论相符。乙素作用较强,且在抗惊厥方面与苯妥英钠略有协同作用。此外,还有中枢性镇吐作用。延胡索乙素对大鼠ACTH分泌活动有刺激作用

延胡索有什么功效与作用3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

1、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

2、寒疝滑泄,腹痛肠鸣,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脐)、延胡索(炒)各一两,生木香半两。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温服。

3、折伤瘀血在腹内者: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顿温服之。

用法用量

3~l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炮制方法

1、延胡索: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2、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照醋炙法炒干,或照醋煮法煮至醋吸尽,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无毛。块茎扁球形,直径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须根,延胡索相册(20张)有时纵裂成数瓣,断面深黄色。茎直立或倾斜,常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茎节处常膨大成小块茎,小块茎生新茎,新茎节处又成小块茎,常3~4个成串。基生叶2~4枚;柄长3~8cm;叶片轮廓宽三角形,长3~6cm,宽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本回裂片近无柄,裂片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20~30mm,宽5~8mm,全缘,少数上半部2深裂至浅裂;茎生叶常2枚,互生,较基生叶小而同形。总状花序顶生,长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狭卵形,位于在序下部者长约10mm,先端3~5栉裂,位于上部者全缘;萼片2,细小,早落;花冠淡紫红色,花瓣4,2轮,外轮上瓣最大,长15~25mm,上部舒展成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的兜状瓣片,边缘具小齿,先端有浅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长距,下瓣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浅囊状突起,内轮两瓣长10~15mm,合抱裹于雄蕊外,上部宽倒卵形,中、下部细长成爪;雄蕊6,略短于内轮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条形,长8~10mm,花枝细短,柱头近圆形,具乳突8个。葫果条形,长1.7~2.2cm,花柱、柱头宿存,熟时2瓣裂。种子1列,数粒,细小,扁长圆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密布小凹点。栽培品常只开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主产浙江。

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

1、延胡索呈不规则的圆形厚片。外表皮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细皱纹。切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2、醋延胡索形如延胡索或片,表面和切面黄褐色,质较硬。微具醋香气。

中药详细资料大全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套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中药 英文名称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分类 :中医药术语 概念,中药的产地与道地药材,中药的采集,中药的炮制,药性理论,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量与用法,中药的命名, 概念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套用的药物。 中药的产地与道地药材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套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套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药性理论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2、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又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它与机体因素即脏腑经络生理特点,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药物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5、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一般认为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中药的配伍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套用,叫做配伍。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套用。 2、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3、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 4、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 *** 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1、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套用时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生药,安全剂量幅度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也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临床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戕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用法 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及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1)汤剂煎煮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势物性能而定。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2)服药法 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 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人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 *** 咽喉。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此外,还有鼻伺给药法。 中药的命名 1、因药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 如益母草功擅活血调经,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为妇科经产要药;防风功能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病。 2、因药用部位而命名 中药材来源广泛,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植物、动物类药材药用部位各不相同,以药用部位命名,是中药常用的命名方法之一。植物药中芦根、茅根用根茎入药;苦楝根皮、桑根白皮即以根皮入药;桑叶、大青叶、苏叶等用叶片入药。 3、因产地而命名 我囯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 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产 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如黄连、 黄柏、续断等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黄连、川黄柏、川断;橘皮以广东新会产者为佳,故 称新会皮、广陈皮;茯苓以云南产的最好,故名云苓; 4、因形态而命名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特殊之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常常以它们的形态特征而命名。如大腹皮,即以形似大腹而命名;乌头,因其块根形似乌鸦之头而命名;人参乃状如人形,功参天地。 5、因气味而命名 某些中药具有特殊的气味,因而成了药物命名的依据。如麝香,因香气远射而得名;丁香、茴香、安息香、檀香等香料药,因具有特殊的香气,故以“香”字命名;而败酱草、臭梧桐、墓头回等,则因具有特殊臭气而得名;鱼腥草,以其具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而命名。 6、因滋味而命名 每种中药都具有一定的味道,某些药物就是以它们所特有的滋味来命名。如五味子,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皆有咸味,五味倶全而得名;甘草以其味甘而得名;细辛以味辛而得名;苦参以其味苦而得名;酸枣仁以其味酸而得名。 7、因颜色而命名 许多中药都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而药物的颜色就成了命名的依据。如色黄的中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大黄等;色黑的中药有乌玄参、黑丑、墨旱莲等;色白的中药有白芷、白果、白矾、葱白、薤白等。 8、因进口国名或译音而命名 某些进口药材是以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名称来命名的。如安息香、苏合香就是以古代安息国、苏合国的国名来命名。有的在药名上冠以“番”、“胡”、 “西”等字样,以说明当初并不是国产的药物,如番泻叶、番木鳖、胡椒、胡麻仁、西红花、 西洋参等。有些外来药,由于没有适当的药名,则以译音为名,如诃黎勒、曼陀罗等。 9、因生长季节而命名 如半夏在夏季的一半(农历五月间)采收,故名半夏;夏枯草、夏天无等都是生长到夏至后枯萎,故冠以夏。 10、字因人名而命名 有些中药的用名带有传说色彩,这些药多半是以发现者或最初使用 者的名字来做药名。如使君子,相传是潘州郭使君治疗儿科病的常用药;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这个药是由刘裕发现的;杜仲一药,相传是古代有一位叫杜仲的人,因服食此药而得道,后人遂以杜仲而命名。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