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白附子散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白附子(炮)1两,续断1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内损及坠马伤。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童便和热酒1盏调下,并3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白附子半两,附子半两,天南星1分,天麻半两,半夏半两,乌头半两,朱砂1分(细研),干蝎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
【制法】上药生为细散,入研了朱砂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痛项强。身体壮热,服诸药不得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良久,以热葱豉粥饮投之,当便汗出。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白附子2两,青木香2两,由跋2两,麝香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面靤痒肿。
【用法用量】以水和,涂面。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
【处方】白附子6铢,知母6铢,细辛6铢,芎藭12铢,高良姜12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龋齿及虫痛;口气。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白附子3分,朱砂3分,全蝎分半,黑附子(炮)半两,雄黄半两,羌活半两,石膏7钱半,麻黄(去节)1两,脑、麝(随意入,别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夹惊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腊茶汤调服,如热再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
【别名】白附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半两,乌头半两,天南星半两,干姜1分,蝎5个,白附子1两,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寒留于骨髓,脑逆,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风寒客于头中,偏痛无时,久久牵引两目,遂至失眠。
【用法用量】白附散(《准绳·类方》卷四引《本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附子气味辛甘大热,入足阳明;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南星气味苦辛温,直入手、足太阴;全蝎气味甘平,入足厥阴,最能行走入络;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朱砂气味苦温,入心;麝香气味辛香,入手足少阴,能引药入络。此因客邪入于头中,偏痛无时,以致失明,非辛香温热能行之药不能搜逐其邪,非温散之药不能送邪达外;外内清平,其病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白附子8两,大黄4两,川乌2两,草乌8钱,羌活2两,防风2两,半夏2两,南星2两,天麻2两,白芷2两,细辛2两,麻黄2两,马前子2两,当归尾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生地2两,苏木2两,红花2两,骨碎补2两,灵仙2两,续断2两,延胡2两,灵脂2两,刘寄奴2两,五倍子2两,降香2两,儿茶2两,黄丹2两,石膏(以上皆生晒)2两,松香(去油)2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雄黄1两,轻粉3钱,龙骨(杵)7钱,象皮7钱,生龟版7钱,蝉蜕身5钱,蛇蜕5钱,山甲5钱,朱砂5钱,芸香5钱,官桂(锉)5钱,发灰5钱(共末),血竭3两(单研,在后和入),酌加冰、麝。
【功能主治】跌打各伤。
【用法用量】以少许掺散阴膏贴;如破者干掺;肿者用葱汁和醋调敷。
【摘录】《理瀹》
【处方】白附子(生用)1分,莽草1分,细辛1分,芎藭1分,高良姜1分(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龋上,有汁勿咽。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白附子、密陀僧、茯苓、白芷、定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上热疮似癣,或生赤黑斑点。
【用法用量】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至夜敷患处,次早洗去。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处方】白附子(生用)1两,白术1两,天麻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半两,芦荟半两,丹砂(研)1分,龙脑(研)少许,麝香(研)少许。
【制法】上药先将白附子等捣罗为末,次将丹砂等研细,同前件药末拌匀,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风邪循风府上至脑户,为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1钱匕、用薄荷汁少许、温酒1盏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白附子半两(炮),天南星半两(炮),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止吐化涎。主大人、小儿虚风呵欠。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慢火煎6分,不拘时候服。小儿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慢火煎,不住手搅匀,至小半盏,分3服。
【摘录】《百一》卷三
【别名】白附子汤
【处方】荆芥穗4两,菊花3两,防风3两,木贼(去节)3两,白附子3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粉草(炙)1两,制苍术半两,人参半两,羌活半两。
【功能主治】发散初起黑花,昏蒙内障。
【用法用量】白附子汤(《审视瑶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脱,据《准绳·类方》补。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处方】白附子1两,木香半两,由跋半两,麝香1分(细研),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及酒渣疱痒发歇。
【用法用量】方中由跋,《普济方》作,“细辛”。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对白附子散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白附子散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白附子丸--《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处方】白附子(微炮)半两,天麻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朱砂(研细,水飞)半两,白僵蚕1两(炒,去丝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腻粉1分(别研),麝香1钱(别研),金箔10片(别研)。
【制法】上药将白附子等5味研为细末,次入研者药,1处拌匀,煮枣肉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潮热生涎,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白附子丸--《圣惠》卷十九
【处方】白附子1两(炮裂),白僵蚕1两(微炒),腻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赤箭2两,麝香1两(细研),白术半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末,加麝香、腻粉,研令匀,以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痉口噤,身体强直,迷闷不识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温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白附子丸--《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锻)3分,细辛(去叶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蚕(炒,去丝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搏阳络,胸膈涎盛,眉痛头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温热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白附子丸--《济阴纲目》卷三
【处方】白附子4两,附子2两,黄狗骨头4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年崩漏不止,诸药不效,脉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与伏龙肝散兼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三
白附子丸--《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
【处方】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汤洗7遍)、川乌头(生,去皮脐)、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加脑子、麝香少许,瓷盒内闭1-2宿,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风虚痰盛,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后茶清或姜汤送下,服时微以齿碎之。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
白附子丸--《直指》卷十一
【处方】白附子(炮)1两,南星(炮)1两,半夏(汤7次)1两,旋覆花1两,甘菊1两,天麻1两,川芎1两,橘红1两,僵蚕(炒,去丝嘴)1两,干姜(生)1两,全蝎半两(焙)。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为小丸。
【功能主治】风痰上厥,眩运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一
白附子丸--《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蚕1分(微炒),乌蛇3分(酒拌,炙令黄),牛黄1分(细研),干蝎半两(微炒),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青黛半两(细研),蟾酥半钱,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浆子21枚(内有物者)。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1-2声,便以温水研3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白附子丸--《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白附子3钱,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蝎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两,白僵蚕(微炒)1钱,凝水石(锻过,研)1两半。
【制法】上药,除凝水石外,捣研为末,再同和匀,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饧状,入白面糊半匙头许,然后将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为丸,如鸡头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许为衣,慢火焙干。
【功能主治】脑风。鼻息不通,时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茶清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白附子丸--《圣惠》卷四十
【处方】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两,桃花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瓜子1两(微炒),牛膝1两(土苗),鸡粪白3分(微炒),白石脂2两,远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洁白媚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牛乳1合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
白附子丸--《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黄半两(研细)。
【制法】先将半夏半两(汤洗净,生为末),生姜自然汁和剂,捻作饼子,小钱大,沸汤内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药末和之,如干,添少汤,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伤风冷吐逆,及治粪青下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汤或乳汁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白附子的副作用
白附子品有毒,宜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3~6克。研末服,0.5~1克。内服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小毒。《大明本草》:无毒。
毒理试验LD50制白附子小鼠静注的LD50为32.58g/kg±2.05g/kg。生禹白附小鼠静注的LD50为29.57g/kg±2.7g/kg,与制禹白附的LD50无明显差异。关白附之关附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21.69 mg/kg+22.49mg/kg。小鼠静注的LD50为134mg/kg。95%可信限为116~154mg/kg。毒性反应:制禹白附小鼠静注多数在20分钟内死亡。死亡前表现呼吸变慢,倦卧不动,或有短时惊厥。制禹白附子小鼠灌服180g/kg,3天内均无死亡。兔灌服40g/kg,未发现有异常变化。 以上说明制禹白附静脉注射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可导致动物死亡,但口服没有明显毒性反应。
临床观察生关白附有毒。制禹白附、制关白附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可有内热升火或胃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没有明显副作用。生禹白附与南星、半夏相似,煎汤饮服无毒,药渣可能有毒。
美容方面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例如很多爱美女士会利用白附子做面膜,但一晚上过后会发现脸部有些红肿,这个和白附子是有关系的,因为白附子的药性属温,味辛,是带有毒性的,所以会导致出现红肿现象。在使用前应该听取医生的指导。
注意事项: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白附子和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是独角莲的块茎,功效主要以祛风为主,可散寒治疗头痛。而白附片主要是提升阳气,可治疗阳虚,这两种药材不可混用。
黑附子
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一起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和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这两种药物使用时千万不可混淆,尤其附子的毒性较大,一旦错误和超剂量使用,患者轻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许多症状,重则可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
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因产于河南的禹州,故又称禹白附。其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部类白色。另外有部分地区,如上海习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其主产于东北,故又称关白附,其表面棕褐色,内部类白色。上海习称禹白附为鸡心白附,称关白附为竹节白附。
性味与功效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
白附子:性味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功能祛风寒,逐寒湿,止痉止痛。主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头痛抽搐等,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
白附片≠ 白附子
白附片和白附子一字之差,且同属有毒中药,因而常被误认为是一种药。其实,二者功用大不相同,临证须鉴别使用。
白附片:属温里药,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侧)根附子的加工品。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然后取出,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毫米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即成。因全体呈白色,半透明状,故名。其性味辛甘热,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亡阳症,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但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须严格炮制,并有严格适应症,阴虚阳亢者及孕妇忌用,不能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白附子:属化痰药。分禹白附和关白附。前者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后者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表面棕褐色,断面却类白色,但二者功用大同。其味辛甘,性温,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以及瘰疬、毒蛇咬伤等症。但本品亦辛温燥烈有毒,常须炮制后用,阴虚、血虚动风及热极动风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111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白附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物,治疗 疾病 用途广泛,其实就是是天南星科 植物 独角莲的块茎,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药材,它的 功效作用 可多着呢。以下是我推荐白附子的功效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白附子的功效作用
对中枢 神经 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给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制禹白附较生禹白附作用较强。禹白附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对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亦有 报告 指出,禹白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镇静作用强。但两者皆无抗惊厥作用。
抗炎作用
禹白附粉混悬液或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其均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症的肿胀度;两种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禹白附粉混悬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尚能显著降低酵母性 关节炎 的肿胀度。
祛痰作用
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显著祛痰作用。
抗破伤风作用
动物 实验表明:禹白附蛋白预防和治疗 用药 ,对小鼠肌肉注射破伤风毒素引起的破伤风均有对抗作用,能使动物存活率显著增加。小鼠静脉注射破伤风毒素后,再肌肉注射禹白附温浸剂、水提液、醇提液及腹腔注射水提液,结果显示其对破伤风均有效,效果与氯丙嗪相近。
消除黑色素
中药 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阳草也,??风性升腾,辛湿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
白附子的药用配方
1、治 癫痫 皂角60g,关白附15g,半夏、天南星、乌梢蛇、全蝎各90g,蜈蚣半条,僵蚕45g,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3丸,米汤送下。
2、治中风半身不遂关白附、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研末,每次3g,热酒调服。
3、治痰厥头痛关白附、半夏、天南星各等分,研末,生姜汁蒸,为丸绿豆大,每次15g,饭后生姜汁送下。
白附子和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是独角莲的块茎,功效主要以祛风为主,可散寒治疗头痛。而白附片主要是提升阳气,可治疗阳虚,这两种药材不可混用。
黑附子
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一起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和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白附子的 美容 功效
白附子白芷 美白 祛斑 面膜
成分: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
制作:将两味中药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和。
用法:将其敷面,2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有祛斑、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有 黄褐斑 的女性。
猜你感 兴趣 :
1. 白附子的治病功效及食疗偏方
2. 本草纲目内服美白药方有什么
3. 养颜美白中药方
4.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 中药白鲜皮的功效及副作用
6. 白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