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中药方剂羚羊角丸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羚羊角(七钱半) 防风(去芦.七钱半) 汉防己(去皮.七钱半) 白芍药(七钱半) 白茯苓(去皮.七钱半) 独活(去芦.七钱半) 酸枣仁(炒.七钱半) 麦门冬(去心.七钱半)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七钱半) 槟榔(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干熟地黄(一两) 川芎(半两) 桂心(半两) 栢子仁(半两) 当归(微炒.半两) 薏苡仁(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中风,口面偏斜,语蹇虚烦,手足腰脚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温酒下。
【注意】忌鸡猪肉粘滑之物。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羚羊角(镑.一两) 犀角(镑.三分) 羌活(去芦.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薏苡仁(炒.二两) 秦艽(洗.二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煎竹叶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羚羊角2两(镑),茯神2两(去木),木香2两,防风2两(去叉),升麻2两,赤茯苓3两(去黑皮),大麻仁(别捣如膏)3两,独活(去芦头)2两半,大腹7枚(连皮子锉),旋复花1两1分。
【制法】上除大麻仁外,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妨闷,两肋虚胀,不思食,渐觉心满,气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酒送下40丸,每日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威灵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1两,大麻仁1两,郁李仁2两(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酸,气壅滞,大便难,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羚羊角屑3分,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玄参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龙齿1两半,金箔50片,银箔50片(与马牙消同研令细),茯神1两半,知母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1两半(别研如膏),马牙消2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金银箔、马牙消、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肺壅热,背膊烦闷,心虚惊悸,眼涩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羚羊角屑1两,酸枣仁1两(微炒),防风1两(去芦头),晚蚕砂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藁本1两,黄耆1两(锉),威灵仙1两,羌活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2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筋脉拘挛,牵引颈面,眼口瞤动,胸中气逆,不多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羚羊角屑3分,鹿茸1两半(去毛,涂醋,炙微黄),山茱萸3分,防风3分(去芦头),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牛膝1两半(去苗),薯蓣3分,蜜蒙花3分,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当归3分,白茯苓1两,黄耆3分(锉),车前子3分,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桂心3分,细辛半两,地肤子半两,甘菊花半两,决明子半两,青葙子半两,熟干地黄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乏弱,四肢无力,头昏目暗,身体疼痛,不欲吃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枣汤亦得,日3次。
【注意】忌炙煿热面荤辛。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羚羊角屑3分,蔓荆子3分,防风1两(去芦头),栀子仁3分,赤芍药1两,威蕤1两,甘菊花3分,麻仁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热攻眼赤痛,心神烦躁,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别名】茯神丸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桂1两半(去粗皮),白槟榔1两半(爆锉),五加皮1两半(锉),人参1两半,丹参1两半,柏子仁1两半,枳壳1两半(去瓤,麸炒),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半,茯神2两(去木),防风2两(去叉),熟干地黄2两(焙),麦门冬(去心,焙)2两,南木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薏苡仁2两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疒帬)痹,行履艰难;脾中风,手足不随,腰痛脚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羚羊角屑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诃梨勒皮半两,槟榔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独活半两,黄耆半两(锉),乌蛇1两半(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地骨皮3分,大麻仁1两半,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气,利大肠。主风热壅滞大肠之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羚羊角屑1两,犀角屑1两,石龙芮1两,桂心1两,木香1两,韭子1两半(微炒),龙骨1两半,朱砂1两半(细研,水飞过),鹿茸1两半(酒浸,微炙去毛),泽泻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夜梦精泄不禁,身体枯燥,瘦瘠骨立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羚羊角1两(镑),防风1两(去叉),芍药1两,茯神1两(去木),蕤仁1两(去皮),麦门冬1两(去心,焙),大黄1两(锉,炒),地骨皮1两,决明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羚羊角屑1两,石决明2分(捣,细研,水飞过),决明子3分,独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蔓荆子半两,甘菊花半两,吴蓝子半两,车前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3分,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绿风内障。肝肺风热壅滞,见红白黑花,头额偏疼,渐渐昏暗不见物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枸杞子1两半,菟丝子1两半(酒浸3宿,晒干,为末),赤茯苓1两,细辛1两,地肤子1两,桂心1两,独活1两,秦艽1两(去苗),蓝实1两,芎䓖1两,威蕤1两,车前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风气,上热下冷,眼睑瞳仁痒急,揉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羚羊角屑3分,汉防己3分,白芍药2分,槟榔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薏苡仁1两,独活3分,芎䓖半两,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芦头),柏子仁半两,酸枣仁3分(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3分(去心,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口面偏斜,语涩虚烦,手臂腰脚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温酒送下。
【注意】忌猪鸡肉、粘滑物。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羚羊角(镑)1两,犀角(镑)3分,羌活1两半(去芦头),防风(去叉)1两半,薏苡仁2两(炒),秦艽(洗)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煎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羚羊角屑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1两(去须),川升麻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七日,心神烦热,胸膈不利,目赤,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羚羊角屑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牛黄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天麻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蝎稍1分(微炒),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肢节拘急,腰背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薄荷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羚羊角屑1两,昆布1两(洗去咸),桂心1两,木通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瘿气。胸膈壅塞,咽喉渐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3分,羌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黄耆半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当归半两(锉,微炒),酸枣仁半两(微炒),牛膝半两(去苗),芎䓖半两,萆薢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四肢筋脉挛急疼痛,心神烦闷,背项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微炒),木通1两(锉),大麻仁1两,赤茯苓半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前胡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气实,心腹壅滞,四肢痛闷,两胁胀满,大小便不利。脾瘅口甘,内热中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羚羊角1两(锉屑,日晒干脆,为末),甘草1两(生),白何首乌1两,瓦松(以纱绢内洗去土)1两,生干地黄2两(洗),郁金(炮过,地上去火气)2两。
【制法】上锉细,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肺空热,眼生胬肉、赤脉,涩痛,及赤眼障翳,睛疼痒羞明;小儿风疳烁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临卧用浓煎淡竹叶、黑豆汤冷送下。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服7-10丸。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灵苑方》
【处方】羚羊角屑半两,虎胫骨半两(涂醋,炙令黄),生干地黄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白茯苓半两,桂心1分,防风1分(去芦头),当归1分(锉,微炒),黄耆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益肝肾。主小儿骨气虚,筋脉弱,5-6岁不能行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用温酒研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羚羊角1两半(镑),犀角1两半(镑),远志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半,山芋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生干地黄(焙干,冷捣)3两,防风(去叉)1两3分,金箔100片(研),银箔(研)100片,麦门冬3两(去心,焙),铁粉3两(研),天门冬(去心,焙)3两,水银1分(入金、银箔、龙齿、铁粉5件同研,水银星子尽为度),龙齿(研)2两。
【制法】上为末,入别研者,相拌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癫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桃柳枝汤送下,或人参茯苓汤亦得,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羚羊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2两,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胸心妨闷,食少胃虚,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羚羊角2钱半(屑),黄芩2钱半,大黄2钱半,芥菜子2钱半,当归半两,元参半两,甘草半两(炙),木贼半两,蝉壳半两(去足),珍珠末半两,决明子(炒)半两,荆芥穗2两,川白芷2两,苍术(用米泔汁浸1宿,焙干)2两,羌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眼昏涩,赤脉侵睛,泪多,或作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荆芥汤嚼下;小儿斑疮眼,用蝉壳汤化下,食后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刘氏家传》
【处方】羚羊角(镑)1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半夏半两(汤洗,同生姜捣曲,焙干),羌活半两(去芦头),独活半两(去芦头),芎䓖半两,藿香叶半两,干蝎半两(去土炒),白花蛇半两(酒炙,去皮骨),白附子半两(炮),天麻(酒浸,切倍)半两,槟榔1两(锉),丹砂(研)1两,麝香1两(研),牛黄1两(研),龙脑(研)1两。
【制法】上除研药外,为细末,再和匀,用皂荚、薄荷、鹅梨汁各1碗,同熬成膏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行痹。头面四肢沉重,筋脉挛急,手足不随,痰涎胶粘,语涩昏浊,口眼偏㖞。
【用法用量】每服7丸,温酒或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羚羊角1两(镑),人参1两,羌活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防风1两(去叉),玄参1两,丹参1两,大黄1两(锉),大麻仁1两(别研为膏),栀子仁1两,升麻1两,龙齿1两(研),麦门冬(去心,焙)1两,茯神3分(去木),枳壳3分(去瓤,麸炒),黄连3分(去须),犀角3分(镑),菊花3分,天门冬3分(去心,焙),郁李仁3分(去皮双仁,研),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末,与麻仁、龙齿、郁李仁膏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大便秘涩,及心风健忘,肝风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腹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别名】羚虎丸
【处方】羚羊角半两(取末),酸枣仁(去皮)半两,肉桂(不见火)5分,虎胫骨(醋炙黄)5钱,防风1钱,当归1钱,黄耆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益肝肾明目。主小儿痘疮入眼,肾虚者。
【用法用量】羚虎丸(《痘疹仁端录》卷六)。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钩藤8分,防葵8分,人参8分,羚羊角屑8分,茯苓8分,远志8分(去心),汉防己8分,麦门冬11分(去心),龙齿(研)11分,铁精6分,杏仁10分(去皮尖,别炒,研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惊痫,每发吐沫。
【用法用量】白饮送下30丸,渐加至50-60丸。常服大佳。
【注意】忌猪肉及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八
【处方】羚羊角1两半,宣黄连2两,白茯苓1两,黄柏1两半(去黑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蛊疰痢。下血黑如鸡肝色,时发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腊茶送下。
【注意】若血鲜滑泄不固,欲作厥状,此药不可服。当灸脐下气海、关元二穴,更服玉华白丹。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防风1两半(去叉),麻黄1两半(去根节),人参1两半,柏子仁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白槟榔2两(煨,锉),熟干地黄2两(焙),大麻仁(研)2两,羌活2两(去芦头),茯神2两(去木),桂2两(去粗皮),芎䓖2两,枳壳2两(麸炒,去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言语謇涩,神思昏沉,口干食少,肢体虚汗,大便秘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羚羊角(镑)3分,茯神1两(去木),肉苁蓉1两(酒浸,切倍),防风1两(去叉),赤芍药1两,人参1两,柴胡1两(去苗),旋覆花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独活1两(去芦头),郁李仁1两(汤去皮,炒),熟干地黄(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痛,胸背气注拘急,筋脉骨节痛,心烦悸,腰腿无力,肌肉瘦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黄耆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羚羊角1两半(镑),柏皮1两半(去粗皮,炙),防风(去叉)1两半,玄参1两,芎䓖1两,荆芥穗1两,黄连1两(去须),槐子1两,甘菊花1两,防己1两,石决明1两,蕤仁1两(去皮),蔓荆子1两,车前子1两,秦艽(去苗土)1两,大黄1两半(锉,炒),升麻1两半,麦门冬1两半(去心),前胡1两半(去芦头),人参1两半,白槟榔1两半(煨),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焙),阳起石1两(研),珍珠末1两(研),龙脑1两(捣研),蔷薇根(锉)1两,枸杞子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上攻目轮,眼烂肉疮翳生,眼睛肉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晚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羚羊角(镑)2两,白藓皮1两半,升麻1两,蔓荆实1两,升麻2两(白者),秦艽(去苗土)2两,恶实(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中风,气急,背项强硬,语声嘶败。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煎桑根白皮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羚羊角屑1两,汉防己半两,薏苡仁1两,牛膝1两(去苗),芎䓖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独活半两,大麻仁1两,木香半两,郁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1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上冲,喘息稍促,两脚不仁,连小腹顽痹,头面浮肿,时复心闷,便利常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羚羊角屑1两,连翘2分,汉防己2分,麦门冬2分(去心,焙),薯蓣2分,槟榔2分,茯神2分,白藓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半两,黄耆半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痈。窒塞不通气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羚羊角丸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羚羊角丸之前还是要结合一下自身的体质,毕竟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黄连丸--《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别名】黄连阿胶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黄连30克,茯苓60克,阿胶30克(炙)。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调阿胶为丸,晒干。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渐加至60丸。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黄连丸--《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黄连 吴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黄连丸--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黄连4两,黄柏3两,阿胶(炙)1两,栀子1两,蒲黄1两,当归1两半,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破血止痢。主治产后赤白下痢,腹中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黄连(去须)1两1分,艾叶(炒)3分,升麻3分,防风(去叉)半两,朴消2两,大黄(锉,炒)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临卧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黄连丸--《外台》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别名】黄连阿胶丸、阿胶丸、小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1两,茯苓2两,阿胶1两(炙)。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溶阿胶为丸,众手丸之,晒干。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及肺热咯血,诸疳热泻。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丸(《局方》卷六)、阿胶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庄氏家传》)、小黄连阿胶丸(《得效》卷十二)。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黄连丸--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别名】羚羊角丸
【处方】黄连2两半,黄柏1两半,羚羊角半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肝色,或蛊痢腹中痛.有脓血下者。
【用法用量】羚羊角丸(《准绳·类方》卷六)。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黄连丸--《圣惠》卷五
【处方】黄连1两(去须),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知母3分,茯神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实热,多渴心烦;时气烦热口乾,头目昏痛;食已如饥,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粥饮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
黄连丸--《圣惠》卷六
【处方】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苦参(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川升麻1两,牛蒡子(微炒)1两,木通(锉)1两,秦艽(去苗)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攻皮肤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早、晚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黄连丸--《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处方】黄连末。
【制法】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20丸,以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栀子仁半两,黄药子半两,郁金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黄明胶(炙令燥)半两,白芥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研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身面黄,心懊痛,小便黄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黄连丸--《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蚺蛇胆半两,芜荑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痢,肠头挺出。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黄连丸--《普济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处方】黄连2两(去须),苦参1斤,麝香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腹以茶送下,1日2次,任意吃茶,不限多少;一方用粥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黄连丸--《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黄连(去须)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乾,别研末)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1两,龙骨1两,山茱萸1两,磁石半两(烧赤,醋淬7遍,研,水飞过),鸡??胵中黄皮1两半(微炙)。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多白浊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咽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引《神巧万全方》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黄连(去须)3两,人参1两半,生姜(薄切,焙干)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萎蕤1两,豉1合(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风。发热,烦闷,不能食;兼数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黄连(去须)1两,白芜荑(去皮,炒)半两,麝香(研)1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匿虫),或口齿生疮,或 *** 伤烂。
【用法用量】1-2岁每服10丸,以温米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黄连(去须,炒)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3遍,炒干)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一切痢疾,无问冷热,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黄连丸--《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处方】陈仓米4分,黄连4分,干姜4分。
【制法】上为末,缓火炒令色变,纳2颗鸡子白中,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以好无灰酒温1盏送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愈。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栝楼根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栀子仁(微炒)1两半,香豉(炒黄)2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剂,更于铁臼内涂酥杵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心胸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午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黄连丸--《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
【处方】黄连3两,乌梅肉1升,干姜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冷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饮送下,1日2次。
【注意】忌猪肉。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
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黄连(去须)1两,龙骨1两,苦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熟艾
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治热病神昏痉默,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①《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②《别录》:"疗...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3~5分;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羚羊角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今市售正品的原动物为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rla,洞角科Bovidae)。别名高鼻羚羊。
海参和枸杞能一块泡,酒也可以混泡。 功效:补肾壮阳。
可以用羚羊角心和川弓 天麻 西洋生一起泡酒
此方有:清热解毒,熄风解痉的功效,尤其是天麻、川芎运用十分巧妙,乃是冶头痛首选要药。方中天麻通络解痉痛;川芎载药直达气分血分且是镇痛佳品;羚羊角清热解毒,熄风潜阳,助天麻解痉镇痛;西洋参补气培元,有扶正祛邪之妙,药仅数味,颇为周全
羚羊角含角蛋(keratin)磷酸钙,不溶性无机盐,赖氨酸(lys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酪氨酸(tyrosine)等17种氨基酸,并含五种磷脂类成分,即卵磷脂(lecithine)、脑磷脂(cephalin)、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等成分。
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 是角蛋白中含硫量最少者之一.
折叠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 但不导致肌肉松弛.羚羊角煎剂10g/kg
给小鼠灌服,能显著降低咖啡因所引起的惊厥率和加快其恢复率, 使死亡率降低.
给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0g/kg、水煎剂2g/kg、水解液80mg/kg ,
均能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 解热作用 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3。 降压作用 用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 给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 可使血压降低.给清醒大鼠应用羚羊角制剂1g/kg,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 其他作用 羚羊角酶、酸水解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 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中医传承
折叠实用选方
①治伤寒时气,寒热伏热,汗、吐、下后余热不退,或心惊狂动,烦乱不宁,或谵语无伦,人情颠倒,脉仍数急,迁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盏,以甘草、灯芯各5克,煎汤和服。(《方脉正宗》)
②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羚羊角(镑)50克,犀角(镑)1.5克,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75克,薏苡仁(炒)、秦艽(洗)各100克。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竹叶汤下,渐加至三十丸。(《圣济总录》羚羊角丸)[1]
③治偏风,手足不随,四肢顽痹:羚羊角(镑)50克,独活(去芦头)100克,乌头(炮裂,去皮、脐)1.5克,防风(去叉)0.5克。锉如麻豆。每服25克,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夜卧各一。(《圣济总录》羚羊角汤)
④治阳厥气逆、多怒:羚羊角、人参各150克,赤茯苓100克(去皮),远志(去心)、大黄(炒)各25克,甘草0.5克(炙)。上为末。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羚羊角汤)
折叠各家论述
①《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②《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
③《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④孟诜: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⑤《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
⑥《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
⑦《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⑧《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折叠营养知识
羚羊角知识介绍:羚羊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赛加羚羊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在我国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
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削成薄片,或磨民粉末。野生赛加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羚羊角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约长15至33厘米,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滑如玉,无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至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厘米,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握之合把”。基部直径3至4厘米,内有坚硬的角柱,习称“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3至1/2,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察呈结合部呈锯齿状,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以质嫩、色白、光润,有血丝裂纹者为佳。
羚羊角补充信息:
1.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羚羊角片、羚羊角粉,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2. 羚羊角为名贵药材。今多用同科动物藏羚羊及黄羊的角,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
羚羊角适合人群: 脾虚慢惊禁服。
羚羊角食疗作用: 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
质重镇降;具有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明目退翳,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小儿惊风,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膜,热毒下血,斑疹,疮毒。
羚羊角做法指导:
1. 温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者,可与钩藤、菊花、生地、竹茹等配伍。
2.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者,可与龙草、黄芩、栀子、草决明等到相伍。
3. 肝火上冲,胃气不降,卒然吐血者,可与大黄、肉桂配伍。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5至3克,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至0.6克;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您好,现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羚羊角可以入药吗?有什么效果呢?
羚羊角的商品有几种.一般以基底部横切面呈正圆形,角尖细,光润坚实,
半透明,对光照见血线者为上品.角尖部分的药效优于其他部位.
羚羊角有什么?
[炮制方法}
1.镑片: 取羚羊角,除去骨塞,致温水浸泡,捞出,镑片,干燥.光滑坚硬,白色,
或黄白色,半透明,有光泽.质坚硬.无臭味淡.
2.磨粉: 取羚羊角砸碎,磨成细粉.无臭,味淡.
{性味功能}
咸,寒.归肝经.心经.
{功效主治}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惊厥,子痫抽搐,癫痫发
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度发班,臃肿疮毒.
{临床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1)小儿寒热.(2)温病热盛动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配钩藤,桑叶,生地,竹茹等.(3)孕妇子痫,抽搐不止.(4)癫痫发作,配钩藤,
天麻,全蝎,蜈蚣等,
2.(1)用于头痛,目眩目赤视物昏花.配夏枯草,石决明,白蒺藜.
(2)用于肝火配草决明,黄芩.(2)肝虚热,视物昏花配石斛,枸杞子,地黄,
麦冬,青箱子.
3.用于血热出血,(1)肝胃火吐血,衄血配三七,产后出血配白芍.肠内下血
配黄连,黄芩.
4.温病发班,高热烦躁,配石膏,知母竹叶.
此外为末外用于疮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克.应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末,0.3-0.6克,或入
丸散.
现代医学研究羚羊角含角蛋白,胆固醇,磷酸钙等成分.
羚羊角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作用.水煎对肠平滑肌,子宫有兴奋作
用.具有降压作用,能增强动物爱缺氧能力.
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