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白僵蚕膏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白僵蚕膏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白僵蚕(炒)半两,白鱼10枚,白石脂1分,白附子1分(炮),鹰屎1分,腊月猪脂2两。
【制法】上药除猪脂外,捣罗为末,细研,以猪脂和令匀,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面上瘢痕。
【用法用量】旋取敷瘢痕上。
【注意】避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虽然说白僵蚕膏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半夏【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为治湿痰的要药。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注:1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半夏散及汤
2.半夏昔人以为妊娠忌用之品,然恶阻用之有止呕之效,并无堕胎之虞。
大半夏汤以半夏、人参、白蜜同用,治伤寒膈间有寒痰,原文: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金匮》“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白附子【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常与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皂荚【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功效】袪痰、开窍。
【临床应用】1.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红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2.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苏子【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
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
白芥子【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白芥子辛散利气,温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滞、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2.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白芥子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桔梗【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2.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治咽喉痈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僵蚕、甘草等同用。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旋覆花【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临床应用】1.用于喘咳多痰。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咳嗽痰多之症 2.用于噫气,呕吐。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一般用于肺寒咳嗽
白前【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功效】袪痰,降气。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白前以清肃肺气为用,不论寒嗽、热咳,只要肺气壅实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本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
贝母【性味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则不及浙贝母,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浙贝母苦寒之性较重,开泄力胜,大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
2.用于瘰历、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然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认为用浙贝较佳。
前胡【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
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瓜蒌【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3.用于肠燥便秘。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 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竹茹【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止呕。【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竹沥:性味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
天竺黄【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同用。
葶苈子【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临床应用】1.用于痰涎壅滞、咳嗽气喘等症。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葶苈大枣泻肺汤
昆布【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海藻【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功效】消痰结,散瘿瘤。【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治瘿瘤。
胖大海【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合应用。2.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杏仁【性味与归经】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气喘。杏仁苦泄降气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与麻黄、甘草,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按语】1.杏仁功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喘促之症,不论风寒、风热,都可配用。如属风寒咳喘,可与麻黄、甘草等配伍;风热咳嗽,可与桑叶、象贝等配伍。2.苦杏仁与甜杏仁,二药功用不同,在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是: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至喘咳实症;甜杏仁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
枇杷叶【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2.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款冬花【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功效】止咳化痰。【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时,往往与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气之效。因其性温,故较宜于寒嗽。
款冬花与紫菀两药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临床应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较强,而袪痰作用较弱;紫菀正好与它相反。
紫菀【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肺经。【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之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紫菀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百部【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经。【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本品为治肺痨咳嗽的要药,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为良,用治顿咳,也有很好疗效。临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芨等同用。2.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按语】1.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2.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
桑白皮【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经。【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2.用于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桑白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白果,甘、苦、涩,性平,有毒。归肺经。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生白果有小毒,内服用量宜小,能降浊痰,杀虫。用于疥癣、酒皶、阴虱。炒后可降低毒性,增强收涩之性,长于温肺定喘、缩尿、止带。用于气逆咳喘或久嗽,带下,白浊,肾虚尿频,小儿腹泻。 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是真的,它们是美白仙子
美白仙子1白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指的是白术的根茎,味苦,性温。它对皮肤致病真菌如雾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祛斑。”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美肤方剂:
组成:生白术150克,土槿皮75克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治疗皮肤癣症
用法:上药为末,用醋调,涂患处
美白仙子2白芷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安白芷或川白芷及杭白芷的根。其味香、辛,性温。历代被视为美容佳品。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本经》说它“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
美肤方剂:
组成:白芷(单味)不拘多少
功能:祛风润肤,治疗面部色斑,增白
用法:去表面粗皮,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洗脸后涂于面部
美白仙子3白芨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地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成分,味苦、甘,性平且涩而粘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上疮。《药性论》曰:“治面上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曰:“洗面黑、祛斑。”它主要是润肤白面、去灭瘢,而且能医手足皲裂等,是古代美容的常用药。
美肤方剂:
组成:雄黄、白芨各10克,醋适量
功能:止痛消疮,治疗发生在胡须部位的疖肿
用法:将上两味药研为细末,用醋调后敷于患处
说明:本方止痛消疮作用显著,用于久治不愈,或毒盛红肿热痛者
美白仙子4白苏
形如紫苏,为人工栽培。它含有挥发油和不饱和脂肪酸。常用鲜白苏叶涂搽腋下可治肿瘤及狐臭。
美白仙子5白蔹
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多而细,取其根茎。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还可治疗鼻症,而且美白肌肤。
美肤方剂
组成:白蔹、白石脂、杏仁各25克
功能:清热祛风,治疗面部雀斑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鸡蛋清调匀后敷脸上,40分钟后洗去
美白仙子6白附子
味辛、甘,性势。《本草蒙鉴》曰:治面上百病,可作面脂,捣碎成细粉,以酒拌和,用来敷面,能治粉刺和雀斑。白附子还能香身灭瘢疮。
美肤方剂
组成:轻粉5克、白芷5克、白附子5克、防风5克
功能:祛风清热,治疗粉刺痤疮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蜂蜜调匀后敷于痤疮患处,效果极佳
美白仙子7白蒺藜
又名刺蒺藜,为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味苦、辛,性温。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以及含有多种丰富的过氧化物分解酶,有明显抗衰老作用,可明目轻身,去除面上瘢痕,治疗白癜风。《本草纲目》曰:“洗面黑,祛斑,洗瘢疮。”
美肤方剂
组成:防风50克、石膏100克、荆子50克、栀子仁50克、枸杞子50克、白蒺藜50克、甘草25克
功能:祛风清热,开塞通窍,治疗面部因毛孔突然闭塞而产生的汗囊肿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饭后用温水送服10克,每日2次
美白仙子8白果仁
为银杏的成熟种子。可抑制体外一些皮肤真菌。外用可治头面手足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美肤方剂:
组成:白果去壳8-12粒,薏苡仁100克
功效:清热消肿,治疗扁平疣
用法:上两味加水熬粥,食时用白糖调匀明:白果为治疗面部痤疮、酒糟鼻的要药,亦可用于抗肿瘤
美白仙子9白茯苓
味甘、淡,性平。《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美肤方剂
组成:柏子仁、冬瓜仁炒、冬葵子炒、白茯苓去皮各150克
功效:清热利湿,治疗痤疮
用法:10克,以米酒送服,每日3次
美白仙子10白牵牛
味苦、辛,性寒。如将白牵牛研细,鸡蛋清调和,夜敷旦洗,可治面上雀斑。或将白牵牛浸酒三夜,先用姜汁擦面,后用此药涂面,治面部粉刺
美肤方剂
组成: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各112克、白芷75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9克,另外皂角、绿豆少许
功效:美白润肤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水调做面膜
美白仙子11白丁香
味辛,性温。白丁香为雄麻雀屎。用它浸蜜来治面疮和粉刺,能莹肌如玉。
美肤方剂
组成:白丁香25克、羊蹄根100克、白附子100克,白蔹40克、白芨35克、皂角500克
功效:活血、清热,治疗黄褐斑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调做面膜
美白仙子12白僵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外用其药,味咸、辛,性平。可治面上黑及碍容性疾病——口眼歪斜等症。《本草纲目》称:“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白僵蚕末,水和掺之。”
美肤方剂
组成:白僵蚕、石膏各等分
功效:祛风泽肤,治疗雀斑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蜂蜜调匀做面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