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推山丸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苍术(酒浸,炒)120克 干姜(炮)厚朴(姜制)川椒(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一切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八
上面介绍了推山丸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推山丸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补肺丸--《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钟乳粉半两,人参半两,白石英半两,阿胶(炙令燥)1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锉)3钱,细辛(去苗叶)2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虚喘咳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甘草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补肺丸--《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麦门冬(去心)2两,款冬花2两,白石英2两,桑根白皮2两,桂心2两,五味子3合,钟乳5分(研为粉),干姜1两,大枣100枚。
【制法】上为末,以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失声胸痛,上气息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补肺丸--《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处方】黄耆200g,党参200g,白术150g,防风30g,蛤蚧5对。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
【功能主治】肺气虚,咳后气短,久咳,倦怠无力,自汗,语音低微。
【用法用量】早、晚各1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补肺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百部(焙)2两,贝母(去心)2两,山芋2两,阿胶(炙令燥)2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3两(生),半夏2两(捣罗为末,先以鹅梨汁1盏,生姜自然汁1盏,同熬,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制法】上药除半夏膏外,为末,以膏和,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肺气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语声不出,津液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补肺丸--《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处方】杏仁2大升(山者不蛀,拣却双仁及陈臭)。
【制法】以童子小便一斗,浸之,春、夏日,秋、冬14日,并皮尖于砂盆中研细,滤取汁,煮令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仍以柳篦搅,勿令著底,后以马尾罗或粗布下之,日曝,可丸即丸。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后任意茶酒送下。
【摘录】《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补肺丸--《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处方】干地黄1斤(汤净洗),杏仁半斤(汤去皮尖)。
【制法】上细切,以木臼中先杵地黄,后入杏仁同杵令匀,急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肺。
【用法用量】每日30,食后熟水送下。
【注意】忌萝卜、莲、藕、贝母、白药、毛米粥。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虎骨丸--《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虎胫骨6两,硇砂1两(先以醋1中盏浸化,于虎胫骨上涂,炙尽为度),桂心1两,当归1两,芎?1两,防风1两(去芦头),芸台子1两,地龙1两半(微炒),赤芍药1两,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海桐皮1两(锉),牛膝1两(去苗),干蝎3分(微炒),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羌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历节风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虎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虎胫骨(酥炙)2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当归(去芦头,切,焙)2两,防风(去叉)2两,赤箭2两,威灵仙(去土)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丹参1两,五加皮(锉)1两,杜仲(去粗皮,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石斛(去根)1两,仙灵脾1两,苍耳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偏枯,半身疼痹,举动不随。或缓或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腹食前,温酒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虎骨丸--《普济方》卷一○四引《圣济总录》
【处方】南乳香(另研)1两,没药(另研)1两,虎胫骨(酥炙黄)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血竭(另研)1钱半,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用木瓜1枚(切破去子),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缕缠定,勿令透气,好酒2升,煮至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用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引《圣济总录》
虎骨丸--《奇方类编》卷上
【处方】苍耳子(炒)5钱,五加皮1两,骨碎补3两,天麻1两,自然铜(醋淬,细研),防风3两,肉桂3两,龟版(炙)2两,没药(去油)3两(另研),赤芍3两,当归3两,虎骨3两(炙),血竭2钱(另研),白附子3两,槟榔1两,羌活1两,牛膝1两。
【制法】上为细末,研极匀,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走注,疼痛不定,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方中自然铜用量原缺。
【摘录】《奇方类编》卷上
虎骨丸--《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虎骨4两(醋炙),五灵脂(炒)1两,白僵蚕(炒)1两,地龙(去土,炒)1两,白胶香(另研)1两,威灵仙1两,川乌头2两(炮,去皮脐),胡桃肉2两半(去内皮,捣研如泥)。
【制法】上为细末,同研令匀,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走注疼痛,麻木困弱。肢节肿痛,日夜无已时者。
【用法用量】《杂病源流犀烛》无地龙、胡桃肉。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
虎骨丸--《鸡峰》卷四
【处方】虎骨7钱半,当归7钱半,海桐皮7钱半,参7钱半,木香7钱半,附子7钱半,白花蛇7钱半,桂心7钱半,败龟7钱半,天南星7钱半,干姜1两,没药1两,麝香1两,地龙1两,蔓荆子1两,菊花1两,僵蚕1两,干蝎1两,防风1两,芎?1两,羌活2两,天麻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没药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麻痹止风,通利血脉。主治风湿,筋脉缓纵不随,言语謇涩,及中风脚气。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虎骨煎,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引《治风验方》改。《普济方》引《治风验方》本方无干姜、地龙,疑脱。
【摘录】《鸡峰》卷四
虎骨丸--《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沉香半两,白花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干蝎半两(微炒),天麻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羌活3分,天南星半两(炮裂),海桐皮1两,桂心3分,芎?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半两,羚羊角屑3分,硫黄半两(细研),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白僵蚕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脏风毒流注,腰脚疼痛冷痹,及筋骨拘急,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虎骨丸--《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苍术3两,防风3两,萆薢(盐水浸,沙干)3两,木瓜3两,杜仲3两,虎骨(薄片,姜汁浸1时,焙乾,防有药箭毒)、金毛狗脊2两(去毛)。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两腿肿,行步艰辛。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汤、酒任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虎骨丸--《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虎胫骨3两(涂酥,炙黄色),川芎1两半,熟干地黄(洗,焙)1两半,防风(去芦头)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当归(洗,焙)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萆薢1两半,金毛狗脊(去毛)1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尖)1两半,羚羊角屑1两半,白蒺藜(炒,去刺)1两半,天麻(去苗)1两半,白术1两半,杜仲(去粗皮,细锉,姜汁制,炒干)1两半,黄耆(蜜炙)1两半。
【制法】上细锉,如麻豆大,酒浸,春5、夏3、秋7、冬10日,取出焙乾,为细末,以浸药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瘫缓诸风,及风寒湿痹,脚膝缓弱,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虎骨丸--《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虎胫骨(酥煮)半两,当归(切,焙)1两,安息香(酒研)半两,海桐皮(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箭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金毛狗脊(去毛)半两,续断半两,萆薢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芎?1两,甜瓜子半两,仙灵脾半两,乳香(研)半两,防风(去叉)1两,天麻1两,石斛(去根)1两,酸枣仁(去皮,研)半两,黄松节(锉,酒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除别研外,捣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摊缓风,手足不遂,口眼?斜,头目昏重,腰膝少力,及风气凝滞,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酒或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虎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虎胫骨(去筋肉,刷洗净,涂酥,炙黄)2两,黄耆(锉)2两,杜仲(去粗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麝香(别研)半两,乳香(别研)半两。
【制法】上将4味为细末,入麝香、乳香,再研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肿,走注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虎骨丸--《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虎胫骨2两(涂酥,炙令黄),牛膝1两(去苗),天麻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羌活1两,白附子3分(炮裂),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酸枣仁3分(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桑螵蛸半两(微炒),槐胶1两,桃胶半两,朱砂3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当归1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走注,疼痛不定。
【用法用量】方中牛膝,原作牛胆,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虎骨丸--《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虎胫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芎、牛膝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益肝肾。主治小儿鹤膝行迟。
【用法用量】《幼科指掌》有人参,无辣桂;《竹林女科》:有熟地黄、黄耆。本方改为散剂,名「虎骨散」(见《准绳·幼科》);改为饮剂,名「虎骨饮」(见《慈幼新书》)。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虎骨丸--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处方】虎头骨2两(涂酥,炙令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牡蛎2两(烧为粉),香豉2合(炒干),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瘦弱,及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虎骨丸--《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虎头骨(酥炙)半两,乌梅肉(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3分,常山3分,升麻3分,肉苁蓉(酒浸,切,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麝香(研)1钱,豉(炒)1合。
【制法】上除桃仁外,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疟,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