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方剂功效

麻黄附子甘草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时间: 2023-11-16 16:20:19

麻黄甘草汤证而有恶寒,身痛者,加附子。——《伤寒论》

【组方】麻黄、甘草各14.5克,附子7克。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渣。一日三四次,温服。

【症状表现】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风发汗也。

《金匮》: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作风字之讹)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浮者杏子汤(有谓即是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

编者按:此条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句,《金鉴》谓,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尤魏诸家,以气字作句,以水字接下句大致谓气病不可发汗,水病发其汗则已,多数从《金鉴》说,以编者管见所及,此条是言风水,风水有水,而有无水,虚肿者则为气,不能与风水同治,证须鉴别,必确定为风水者,发汗始有效,尤、魏之说似不误,然单以一水字属下句,于文义殊欠明显,若于水字上加一风字,为风水发汗即已,则全条文义,自能相协矣,附此待正。

补充:有恶寒,体痛,微发热无汗,脉沉小,或微细,但欲寐,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时时咳,或有汗而恶风者。

【立方意义】以风水有少阴证者,用甘草麻黄汤加附子,以振奋心肾而利尿;合麻黄,以通行肌表而出汗,汗出,则风寒散,水行,则浮肿消,且麻、甘相合,则为甘草麻黄汤,能舒肺气而缓喘咳。全药协作,有不见效如桴鼓之相应哉。

【治疗范围】以身面浮肿,恶寒,体痛,小便不利,无汗,脉沉小,或浮濡为主。

【诸家绪论】《外台》:引《古今录验》,麻黄汤疗风水,身体面目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于本方中加桂心、生姜。

沈明宗: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肾气汤,壅补其内,致阳气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水肿日增,咳血而死者不知凡几矣。

【凭证使用】风湿痛,神经痛,身面浮肿等,有脉沉恶寒之状者。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