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男 45岁
[主证]30余年前患“阿米巴痢疾”当时治愈,从此以后每于清晨5时泄泻,泻前腹痛而胀,泻后痛能消除,所下之物犹如麻酱,矢气寒凉,腹部不适,须至午后9时始缓,经治用药腹痛见轻,6时始泻,日1~2行,大便溏泄(经化验粪便有大量不消化物),周身畏寒,自觉小腹寒凉如扇,腰酸而痛,神疲乏力,舌润质暗,苔薄白略有滑腻散在舌面,脉沉细弱稍有弦象,尺中弱小。
[辨证]肾阳衰微,下焦阴寒,火不生土,致成肾泄之证。
[治则]温肾益火,以消阴寒,唯泄泻日久下元失固,非用固摄不能全其功,拟标本兼治法。
[方药]黑附子4.5克 吴茱萸18克 干姜片9克 焦白术30克 云茯苓15克 生杭芍9克 禹余粮30克 赤石脂30克
同服四神丸,每服9克,日服2次,空心白水送下。
按:上方系真武汤易干姜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入吴茱萸。真武汤温肾散寒,健脾利水;黑(炮)附子为辛热之品,善温肾阳而祛寒邪;白术、茯苓健脾行水,干姜温脾散寒,芍药和营缓痛,酸寒敛阴以和阳药。赤石脂、禹余粮均为矿物药品,有收涩止泻之功。加入吴萸增强温散寒邪之能,又有下气开郁治疗腹满胀痛作用。辅以四神丸温补命门之火,燠土运化以治其本。
药服4剂,周身温暖,腹无胀痛,晨便1次,口稍干,食略增,舌苔已不显滑腻,脉沉细弱。守方再进4剂,后又增姜15克、附24克之量,用以温运脾肾之阳。病势继续好转,嘱其汤丸并用,缓缓调治自能收功,后向曾同来病友探询,得知病已痊愈。
附子为毛莨科,附子属,多年生有毒草本,块根供药用。整个的块根称乌头;附子系母根发生的子根,或附生于母根者。附子个体大而不附生子根者,名天雄。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黑附子又称炮附子,乌附片,商品多称黑顺片,系经盐水泡后煮熟,去皮、切片,漂净,蒸烤干、炮制、蒸软后切成薄片,晒干即成。通行十二经。生用气味雄烈回阳救逆,熟用补火助阳,温经散寒。至于附子、乌头、天雄三者,同出一本,功用相似。但其中附子运用较为广泛,凡虚寒之证用附子为多,乌头则大多用于风痹、腰脚心腹冷痛等症,故前人有“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之说。仲景三药多曾用过,如桂枝附子汤之炮附子、四逆汤之生附子,外用的头风摩散,内服的乌头汤、大乌头煎、天雄散等方。本症为命火衰微,下焦阴寒,火不生土,运化无权,肾虚泄泻,故重用炮黑附子温肾益火以消阴寒,火生土化,则泄泻自能好转。余用附子必见证寒湿痹阻或虚寒阳衰,少则15克多则30克以上,曾治一阴寒水饮重症虽用至240克亦不觉热。故用炮黑附子,随时注意有无口干、尿赤、心烦、眩晕、舌红、脉数等象,如有阳热之征,则当减量或即停用,不可用之太过,以防阳盛伤阴或生它变。总以阳复为准,用之应予审慎。
四神丸是《证治准绳》方,能治肾泻、脾泻。方中有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等四味药物,共为细末,用大枣百枚生姜240克煮烂,去姜取枣肉和丸。为临床用之有效方剂。
——本段摘自《临证治验录》
相关文章:
真武汤配方,方歌方解
肾阳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或右归丸。这些药一般的中药店都有卖,是常用药。再给你提供一些补肾阳的中药和药膳,可供你参考:
一、补肾阳中药:
鹿茸
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妇女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症。成药中参茸三肾粉、龟龄集、龟龄丸等,鹿茸均为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增进性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消除疲劳;促进溃疡和创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0.6克--3克。
仙灵脾
也称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阳痿,妇人宫冷不孕,肾阳虚性高血压,更年期症候群,腰膝无力,牙齿松动,头发脱落以及风湿筋骨疼痛等症。根据现代研究,仙灵脾主要含有淫羊藿甙等,仙灵脾提取液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精液分泌、降血糖;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5克--15克。
肉苁蓉
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阳痿早泄,妇人宫冷不孕,带下血崩,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老年虚弱,病后、产后肠燥便秘者。根据现代研究,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结晶性中性物质,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30克。
菟丝子
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遗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成药中滋补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丝子均为主要成分之一。根据现代研究,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样物质,动物实验有收缩子宫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15克。
海狗肾
有温肾壮阳,益精补髓的作用,用于肾虚阳痿、不孕等性机能衰弱以及腰膝冷痛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3--6克。
海马
有温肾壮阳,调气活血的作用,用于肾虚阳痿,遗尿,虚喘以及治肿瘤和疔疮等症。成药中海马补肾丸即以此为主药。动物实验表明,海马确有兴奋性机能的作用,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势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正常小鼠子宫及卵巢的重量增加。其提取液也表明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优于蛤蚧。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3克--6克。
冬虫夏草
既能养肺阴,又能补肾阳,为平补阴阳之品,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平喘作用,对心脏、肠管和子宫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有镇静和催眠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巴戟天
有温肾壮阳,益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宫冷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风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汤剂用量为6克--15克。
仙茅
有温补肾阳,除寒湿暖腰膝的作用,用于阳痿,腰膝冷痛等症。本品汤剂常用量为3克--10克。因本品有小毒,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阳起石
长于补肾气,暖下焦,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常用量为3克--10克。
枸杞子
既能养血益阴,也能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遗精,也可治疗头晕眼花,糖尿病等。汤剂用量为4克--10克。
补肾药物还有很多,如韭子、锁阳、覆盆子、蛤蚧、雄蚕蛾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论述。
二、补肾药膳:
1、参茸鸡肉汤
【来源】民间方
【用料】高丽参5克,鹿茸3克,鸡肉100克。
【制作】高丽参切薄片。鸡肉洗净,去皮,切粒。将高丽参、鸡肉与鹿茸片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大补元气、温肾壮阳。用于元气虚极,肾阳虚衰,症见畏寒肢冷、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
2、巴戟杜仲海龙瘦肉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巴戟天60克,海龙15克,杜仲15克,猪瘦肉300克。
【制作】
将巴戟天、海龙、杜仲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肉。
【功效】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衰,症见性欲减退、举而不坚、早泄遗精、腰膝酸软者。
3、锁阳壮阳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锁阳10克,精羊肉100克,大米100克。
【制作】
1.将羊肉洗净细切。
2.先煎锁阳,去渣,后入羊肉与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用。大便溏泻及早泄者慎用。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平素体阳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阳痿、老年便秘等症。
4、核桃仁炒韭菜
【来源】《方脉正宗》
【原料】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
1.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黄。
2.
将韭菜洗净,切成段后,放入核桃仁内翻炒,调入食盐即可。
【用法】佐餐随量食用。
【功效】补肾助阳。
5、复元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
,核桃仁2个,瘦羊肉500克
,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白3根,生姜,花椒,料酒,胡椒粉,八角食盐各适量。
【制作】
1.
将羊脊骨剁成数节,用清水洗净;羊肉洗净后,氽去血水,
再洗净,切成5厘米厚的条块;将淮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用纱
布袋装好扎紧;生姜拍破;葱切段。
2.
将中药及食物同时放入砂锅内,注清水适量,武火烧沸,打去浮沫;
再放入花椒、八角、料酒,移文火继续煮,炖至肉烂,出锅装碗,加胡
椒粉、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用。
【功效】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肾精亏损之耳鸣眼花、腰膝无力、
阳痿早泄等症。
6、附片蒸羊肉
【来源】民间方
【原料】鲜羊肉1000克,制附片30克,葱姜,料酒,肉清汤,食盐,熟猪油
,味精
,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
1.将羊肉刮洗干净,整块随冷水下锅煮熟,切成肉块。
2.取大碗1只,放入羊肉(皮朝上)、附片、料酒、熟猪油、葱节、
姜片、肉清汤、食盐,然后隔水蒸3小时。
【用法】食用时,撒上葱花、味精、胡椒粉即成。可单食或佐餐。
【功效】补阳强心,壮骨。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心悸、畏寒、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尿清长、关节冷痛、阳痿。
【宜忌】本品适宜于冬季食用。阴虚火旺、颧红唇赤、虚烦不寐、潮热盗汗者忌服。
水肿证因水氾滥肌肤而浮肿,《内经》称为「水」、「水胀」。《灵枢·水胀》对水肿症状进行了描述,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素问·水热穴沦》曰:「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此证以水湿氾滥,渗于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浮肿为特征。
病因病机
水为阴,阴为患乃是阳之过,而阳之病,总责之于虚与实两端,即阳虚不化与阳气郁结均可致水湿不化,而为水肿。至于导致人体阳虚与阳郁的原因,《内经》又认为有多种,风寒湿邪,内犯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停滞而成。《素问·水热穴沦》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张介宾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1.外因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面肿为风。」水肿可由风邪袭表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等引起。风为六淫之首,多侵袭肺卫,肺失通调,风水相搏而致水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若外感水湿,水湿内侵,困遏脾阳,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水无所制,发为水肿。
2.内因
多由饮食不节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等所引起。《素问·水热穴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穴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若过食肥甘厚味,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或因营养不足,脾气失养,以致脾运不健,水湿壅滞,而致水肿。若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亏虚,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或后天劳倦纵欲无节,损伤脾肾,水泛肌肤,发为水肿。
分类
《内经》中关于水肿证的名称有「风水」、「石水」、「涌水」、「溢饮」等。现根据水肿证的症状及病因病机的不同,简述如下。
1.风水证
《灵枢·论疾诊尺》曰:「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张介宾注云:「目窠,目下卧蚕处也。痈,壅也,即新起微肿状。颈脉,人迎脉也。窅而不起,按之有窝也。是即风水肤胀之外候。」风水即外感于风而致水肿,可见风水当有表证,其病本在肾,常见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咳嗽,身体疼痛,恶风,脉浮等。
2.溢饮证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肝脉……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张志聪注云:「其不及而色泽者,当病溢饮。《金匮要略》云:夫病水人,面目鲜泽,盖水溢于皮肤,故其色润泽也。肝主疏泄,肝气虚而渴暴多饮,以致溢于皮肤肠胃之外而为饮也。」肝主疏泄,肝气虚,疏泄失职,则脾湿胜运化无权,水溢为浮肿。溢饮其症多见水饮泛溢于四肢肌肤,水蓄皮下则皮肤薄泽而光亮。
3.石水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少腹腄腄然。」《素问·阴阳别论》亦云:「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张介宾注云:「肾脉……若其微大,肾阴亦虚,阴虚则不化,不化则气停水积而为石水。」寒水之邪凝聚于少腹,水为阴类,故少腹胀满而有重坠之感。石水其症多见少腹重坠肿胀为主。
4.涌水证
《素问·气厥论》云:「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张志聪注云:「肾位水藏,肺主生原,是以肺之寒邪,下移于肾,而肾之水气,反上涌于肺矣。大肠乃肺之府,肺居膈上,故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有声,如以囊裹浆者,水不沾流,走于肠间也。」肺脏受邪下传于肾,肾病则气不化水,水饮停聚,又自下上涌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水湿渗溢于大肠,则水聚为涌水。涌水其症多见腹部胀满,按之不坚硬,似皮囊裹水。
5.脾病水肿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脾脉……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胕肿若水状也。」张介宾注云:「若其耎散而色不泽者,尤属脾虚。脾经之脉,从拇指上内踝前廉,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故病足胻肿若水状者,以脾虚不能制水也。」脾主运化,脾虚湿困,津液不行,停滞为水,水湿泛溢为肿。其症多以足胕肿较重为主。
6.阳虚浮肿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张介宾注云:「因于气者,凡卫气营气藏府之气,皆气也,一有不调,均能致疾。四维,四肢也。相代,更迭而病也。因气为肿,气道不行也。四肢为诸阳之本,胃气所在,病甚而至四维相代……其为阳气之竭可知。」气为阳,阳能化气,气化则水行。阳虚则气衰,气衰则水不行,水聚为肿。此症较重,多见四肢浮肿更迭发生,时肿时消,缠绵难愈。另外《素问·水热穴论》所云:「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说的也正是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
7.阳郁水肿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王冰注云此句为「五脏阳气衰竭」之义。程士德主编的《内经讲义》则认为「竭,阻遏之意。五脏阳气被阻,遏抑不布,津液不化,于是聚而为水肿」。其症表现为实证,虚象不显,肿势急迫。
8.三焦闭塞水肿
《灵枢·五癃津液别》云:「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张介宾注云:「此津液之为水胀也。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津液之府,气不化则水不行,所以三焦不能泻,膀胱不能渗,而肿胀之病所由作。」水肿日久,三焦闭塞,水液不行,气不化水,不能渗注膀胱,则水湿停滞。其症以腹部、下肢肿胀为主。
治疗
由上所述可见,水肿总的病机在于阳虚与阳郁,脏腑以肾、肺、脾为主,故《内经》对于水肿的治疗虽有很多具体的论述,但总以调和阴阳,温阳、补阳、通阳为总原则,故以调节肾、肺、脾脏腑功能为手段,《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即强调了这一点。具体而言,又提出了「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微动四极」、 「温衣」、「缪刺其处」等治疗原则与方法。开鬼门即发汗的方法;洁净府即利小便;去菀陈莝其义有二,其一为排除体内郁积过剩的水液,其二为去除血脉中陈旧郁积之意,《灵枢·小针解》云:「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即针刺放血之法。微动四极,王冰注云:「微动四肢,令阳气渐以宣行。」张志聪注:「温衣,以暖肺气;缪刺,以调血气。」总体治疗原则以温阳调气行水为主。
在针刺治疗方面,《素问·骨空论》与《素问·水热穴论》提出「水俞五十七穴」之说,即治水的针刺穴位五十七处。具体分为三组,第一组在尻上,共二十五穴。尻骨向上,共有五行,脊椎为中行,督脉两傍各一行,外侠两旁各一行,每行五穴;第二组在伏菟上,共二十穴;第三组在踝上,左右各一行,每行六穴,共十二穴。临床上,以此五十七穴治疗水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灵枢·四时气》也提出了放腹水的方法,对后世治疗腹水有启发作用。
在方药治疗方面,风水证,以疏风利水之法,可选择《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越婢汤或防己黄芪汤加减;溢饮证,以发汗利水,调理肝脾之法,可选择《金匮要略》之大、小青龙汤加减;石水证,以温肾祛寒,化气利水之法,可选择真武汤加减;涌水证,以温肾宣肺,通阳利水之法,可选择五苓散加减;脾病水肿,以温阳健脾利水之法,可选择实脾饮加减;阳虚浮肿,以温肾助阳利水之法,可选择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三焦闭塞水肿,以通利三焦,化瘀行水之法,可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水肿,揭示了血液瘀滞和水液内停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由于津血互化的生理联系,水液内停和血液瘀滞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病理联系。因此祛瘀血之法可促进血行,从而进一步推动津液运行而消除水肿。
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有肾虚的问题的,肾虚是中医里面的一种病证,肾虚会引起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比方说腰膝酸软,尿频,不孕不育等,中药补肾的效果不错,那么,治疗肾虚中药有哪些?哪些中药补肾效果好的?下面通过本文,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治疗肾虚中药
具有补壮阳效果的中药很多,如附子、干姜、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阳起石、骨碎补、巴戟天、川续继、狗脊、补骨脂、山药、胡桃肉、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菟丝子、鹿茸等。
肾为先天之本,肾有主骨生髓、藏精纳气之功能。肾阳虚则出现怕冷、肢凉、腰背酸痛、阳痿、早泄、欲望减退、浮肿、尿少、面色无华、舌体肥胖、小便清长等症。如临床上表现为衰弱症的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低下、神经衰弱症等,对于肾阳虚所至的以上诸症,应该选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和方剂治疗。
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还要根据病人的表现,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加减用药。
如伴有阳痿早泄时用芡实、金樱子、阳起石、莲子肉等配伍;伴有水肿时常与泽泻、车前子、茯苓、猪苓等药物配伍;
伴有小便多,遗尿时常与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等配伍。
病人体虚或气喘、肢凉时,又常与附子、党参、黄芪、龙骨、壮蛎等药物配伍。
常用的补肾壮阳方剂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缩泉丸、真武汤及五苓散等,均可随症加减选用。
一、右归丸
药品配方:熟地黄24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酒炙)90克枸杞子120克菟丝子120克鹿角胶120克杜仲(盐炒)120克肉桂60克当归90附子克(炮附片)60克
主要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2~3丸,以白开水送下。现代用法:大蜜丸剂,每丸重9克,成年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二、金匮肾气丸
成份:干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两次。
三、缩泉丸
功能主治:补肾缩尿。用于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四、真武汤
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_动,振振欲擗地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五、五苓散
成分:猪苓十八铢[12g]去皮、泽泻一两六株[20g]、白术十八铢[12g]、茯苓十八铢[12g]、桂枝半两[8g]去皮。
主治: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2.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3.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4.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_,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2、养肾注意事项
①不及时补充水份。
研究发现伯尿量如果过少的话,那么尿液中的毒素的浓度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不利于肾脏的健康。
②不及时排尿,憋尿。
这个是很多人的不良习惯之一,而憋尿的一个最大的危害就是有可能使得整个泌尿系统的抵抗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肾功能,引起尿道炎,肾炎等一系列疾病。
③吃的盐较多。
吃得咸,而致口渴之后大量饮水,易引起高血压以致于增加肾脏的负担。
④吃过多的蛋白质。
日常吃含有过多蛋白质的食物也会使得血尿酸浓度变高,从而引起肾衰竭,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尿毒症的发病。
⑤滥用抗生素。
临床证实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出来的,特别是抗生素,如果食用过多的话,也会对肾脏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的,如日常的止痛药,是重要威胁肾的药品之一。
⑥少喝饮料。
不能喝过多的饮料,因为饮料中多含有咖啡因,其有利尿的作用,因此易引起过多水份的排出,使得越喝越渴;同时过多的咖啡也会使得血压升高,从而损害肾脏健康。
还有一些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如性生活过于频繁,熬夜等,也是引起肾脏功能健康的因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