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xx,男,30许。1979年春就诊。患者以长期两侧头痛就诊,伴发症有口苦、胸胁不适、大便干难等,脉弦实,舌苔白黄。年来中药如羌、独、芎、芷,西药如祛痛片、颅痛定等,服用屡屡,迄未根除。其实以经络论,少阳行身之侧;以脏腑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以治则论,上病下取等,在这里都应纵横综合。如本证主诉是头痛,而却另有一系列伴发症。这些现象却又息息相关。仅以大便干难论,就是腑气不通,浊气上逆。口苦、干呕等才相应而生。也正因为经络循行障碍,才有头痛在两侧及胸胁不适。病者只知头痛,那能顾及这些。医者也只着眼于头痛一点上,那就不成其为医者了。《内经》中有“伏其所主,先其所以”及“治病必求其本”等治则,用于本病,通其腑气,其病可已的。方选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20g,黄芩10g,白芍13g,半夏13g,枳实10g,大黄10g(后下),甘草3g,生姜7片,大枣2枚。二付。
复诊:主诉用上药一付后,大便下结粪少许,痛势见缓。用第二付后,大便继下结粪两大块,头痛如失,伴发证仍有存在,乃更下方,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太子参15g,厚朴15g,陈皮10g,当归12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2枚。上方又二付,大便转溏,各种伴发症次第消失,主证亦未再发。
按:古人对小柴胡汤药用机制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说,这是后方用小柴胡汤之依据。至于大柴胡汤,古人列为缓下剂,与调胃承气汤类似,是少阳实证方。因而先用之以通腑气,即“病在上而治之在下”之意。本方原无甘草,家传是用小量甘草,可收缓下之功,而无泻下诸弊,先严尝如斯教我,个人屡用辄效。这样用法,系师承调胃承气及三一承气而来的。
——本段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