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瓜蒂(熬黄)1g 赤小豆1g 淡豆鼓9g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
【医案】李士材治秦景明。素有疾饮,每岁必四五发,发即呕吐不能食,此病久结成窠囊,非大涌之,弗愈也。须先进补中益气,十日后,以瓜蒂散频投,涌如赤豆沙者数升,已而复各水晶色者升许。为是者七补之,七涌之,百日而窠囊始尽,专服六君子,八味丸,经年不辍。 (摘自《伤寒名案选新注》)
【分析】本案为痰饮壅塞胸中证,患者“素有痰饮,每岁必四五发”,发作时呕吐即为排出病邪的表现,患者呕吐后必然病情转轻。邪气阻于膈上,而有上逆之势,故考虑用吐法。但凡久病痰饮成窠囊,非大吐之不能愈,所以这就需要借助药力才能达到大吐的效果。患者素病痰饮,又经常呕吐,而其体必虚,寥笙注曰:“虚家非吐非所宜,而痰实成澼,又非吐不可,无已,则先补其虚,后吐其痰,预为安内而攘外,则吐不损正,使补正与祛邪各得其宜”,所以先进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健脾,固守中州,以七补七涌,病得以愈,此治法之既善且巧也。金·成无己释方义:“瓜蒂味苦寒,《内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之。寒湿之气,留之胸中,以苦为主,是以瓜蒂为君;赤小豆味酸涩,《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分涌膈实,必以酸为佐,是以赤小豆为臣;香豉味苦寒,苦以涌泄,寒以胜热,去上膈之热,必以苦寒为辅,是以香豉为使。酸苦相合,则胸中痰热涌吐而出矣。”
我这里有这个资源,可以在这里查看https://pan.baidu.com/s/1s3cuyeGb-sAiZD-DK2WnVg?pwd=1234
? ?《伤寒论方证医案选诸病证治提要表》是201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万友生。
内容简介
万友生编*的《伤寒论方证医案选诸病证治提要表》包括《伤寒论方证医案选》和《诸病证治提要表》两部。《伤寒论方证医案选》:作者研究《伤寒论》,为了印证其理论,不断地搜集经典医案,汇集而成本书,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紧密结合医案来讲解经文,说理*实在,讲解*生动。《诸病证治提要表》:作者将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选方用药以表格形式列举出来。 《伤寒论》方证医案选 写在前面 几点说明 太阳病 麻黄汤证 大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麻杏甘石汤证 桂枝汤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甘草汤证 芍药甘草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芩连汤证 五苓散证 苓桂术甘汤证 桃核承气汤证 抵当汤(丸)证 栀子豉汤证 栀子生姜豉汤证 大陷胸汤证 小陷胸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证 甘草泻心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 黄连汤证 十枣汤证 瓜蒂散证 旋覆代赭汤证 阳明病 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 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汤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少阳病 小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黄芩汤证 太阴病 理中汤(丸)证 桂枝人参汤证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桂枝加大黄汤证...(展开全部) 《伤寒论》方证医案选 写在前面 几点说明 太阳病 麻黄汤证 大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麻杏甘石汤证 桂枝汤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甘草汤证 芍药甘草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芩连汤证 五苓散证 苓桂术甘汤证 桃核承气汤证 抵当汤(丸)证 栀子豉汤证 栀子生姜豉汤证 大陷胸汤证 小陷胸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证 甘草泻心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 黄连汤证 十枣汤证 瓜蒂散证 旋覆代赭汤证 阳明病 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 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汤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少阳病 小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黄芩汤证 太阴病 理中汤(丸)证 桂枝人参汤证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桂枝加大黄汤证 小建中汤证 少阴病 四逆汤证与四逆加人参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与白通汤证 干姜附子汤证 附子汤证 真武汤证 茯苓四逆汤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桃花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 猪苓汤证 猪肤汤证 炙甘草汤证 厥阴病 乌梅丸证 吴茱萸汤证 白头翁汤证 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麻黄升麻汤证 附 太阳病提要 一、本病 二、合病 三、杂病 四、坏病 诸病证治提要表 一、伤寒 二、伤风 三、中风 四、类中风 五、温病 六、暑证 七、湿证 八、燥证 九、火证 十、瘟疫 十一、霍乱 十二、头痛 十三、痢疾 十四、疟疾 十五、黄疸 十六、脚气 十七、斑证 十八、斑麻疹 十九、痹证 二十、劳损 二一、失血 二二、肺痿 二三、肺痈 二四、吐脓 二五、便脓 二六、三消 二七、汗证 二八、痰饮 二九、泄泻 三十、气痛 三一、腰痛 三二、腹痛 三三、鼓胀 三四、水肿 三五、痞满 三六、积聚 三七、症瘕 三八、痿证 三九、麻木 四十、瘛疭 四一、筋惕 四二、肉瞒 四三、烦躁 四四、失眠 四五、怔忡 四六、懊侬 四七、谵语 四八、郑声 四九、悸症 五十、眩晕 五一、痉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