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9g)芒硝(12g)枳实(6g)厚朴(3g)当归(9g)人参(6g)甘草(3g)(原书未著用量)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煎一沸,热服为度(现代用法:上药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芒硝溶服)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解】本方证为阳明腑实,兼气血两虚所致。邪热入里与肠中燥屎互结,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渴、舌苔焦黄或焦黑,亦可有“热结旁流”。素体不足或里热实证误治而耗伤气血,故神疲少气、脉虚;邪热炽盛,热扰心神,正气欲脱,故见神昏谵语、肢厥、循衣撮空等危候。故当泻热通便、补气养血为治。
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急下以存正气。人参、当归益气补血,扶正以利祛邪,使攻不伤正。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故配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助通腑之大黄,上宣下通,以降为主。姜、枣、草补益脾胃,助参、归补虚,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攻下通便,又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黄龙汤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 本方攻补兼施,为治疗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之剂。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而兼气血不足者。
原注云:“老年气血虚者,去芒硝”,以减缓泻下之力,示人以保护正气之意。也可适当增加参、归用量以加强补虚扶正之力。
3.典型医案 某男,42岁,农民,1970年曾行“胃次全切除术”。因进食红著叶后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于1983年9月18日入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经用大剂量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30g,芒硝(另冲)15g,莱菔子50g,苍术12g,枳壳15g,川朴20g,赤芍25g,水煎取汁500mL分2次服下,病情依然。次日患者精神萎靡,面色不华,眼窝下陷,卧床呻吟不已,舌淡微胖,苔黄白相兼而厚腻,脉象细弦,重按无力。改投黄龙汤: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冲)20g,厚朴15g,枳实15g,党参25g,当归1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头、二煎混合取汁500mL,徐徐服之。3小时后腹痛加剧,肠鸣增强,自觉有气在肠中移动,须臾矢气频传,腹痛缓解,随即解出秽臭挟有少许黏液之粪块甚多,诸症顿消。守方稍加出入调治2天出院。[吕银.黄龙汤在急腹症中的应用.江西中医药,1985(1):13-14.]
【使用注意】本方虽伍用扶正之品,但泻下力强,当中病即止。孕妇忌用。
【附方】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卷二)细生地五钱(15g)生甘草二钱(6g)人参一钱五分(4.5g)另煎 生大黄三钱(9g)芒硝一钱(3g)玄参五钱(15g)麦冬五钱,连心(15g)当归一钱五分(4.5g)海参二条,洗(2条)姜汁六匙(6匙)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沙参 麦冬 冰糖 细生地 玉竹)一剂。余参或可加人。功用:滋阴益气,泻热通便。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胀,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均为攻补兼施之剂,黄龙汤以大承气峻下热结,配伍人参、甘草、当归益气养血,全方以攻下为主,主治热结较甚而兼气血不足者;新加黄龙汤用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并重用生地、玄参、麦冬、海参滋阴增液,人参、甘草、当归益气养血,全方以滋阴为主,主治热结较轻而气阴亏甚者。
相关文章:
黄龙汤组成,方歌方解,新加黄龙汤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