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是人体阳气进入最为旺盛的时节,此时人体处于“阳盛于外、寒伏于内”的特点;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松弛,毛孔开大,人体阳气释放;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体内本来就不充裕的阳气因炎炎夏日再消耗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
而这时,如果你继续贪吃寒凉食物,就会使你的内脏器官处于寒湿的侵扰之下!
其结果就是:代谢减慢!毒素积累!
代谢减慢,各个器官的蠕动会减慢,代谢垃圾的能力会减弱,衰老会加快!
因此,入伏以后,忌吃所有冰镇食物是你养生的首先!其实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三伏天,最耗阳气的事别干!老中医支四招,守住你的身体根基》就多次提到过。
拒绝寒凉之物是对自己最大的爱!希望你爱自己也不要害别人!更要监督小孩子不要贪吃这些!《夏天吃冰淇淋的小朋友让我想到脾胃的禁忌——脾胃忌生冷》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有胃寒、宫寒、手脚冰凉,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的的朋友们!
寒凉食物一入腹,首先伤害的是我们的脾胃,而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虚了,就不可能把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提供给其它器官,久而久之,整个身体就会虚!
中西医都非常重视脾胃!中医更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胃气学说,这里的胃气是指广义的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寒凉之物对你的唯一好处,是让你
寒则更寒!湿则更湿!虚则更虚!
现今,有多少人是移动的“冰箱”,也即是说体质偏寒。现在人的毛病大部分是由寒性体质所致,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但是生活习惯变得不好了,使得寒性体质的人一抓一大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体质偏寒?
消耗阳气的不良习惯
1、吹空调
本来夏天就热,人体就应该顺应自然多出汗,但是现在咱们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工作、睡觉,令汗液无法排出,反而受到环境的寒气所迫,郁而化火,这,怎么可能不内伤?这些寒气从毛孔进入体内,久而久之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让体质偏寒。
2、喝冷饮
好像夏天喝冰冷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你考虑过脾胃的感受吗,它无时无刻不在抗议呢。
脾胃喜欢温暖的食物,这样能帮助它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而冰凉的食物一下去,即刻息灭了那团温暖的火,长此以往,它就会用“胃寒、胃痛、胃胀、胃溃疡”来抗议你!
3、过多降火
现代人大多是虚火内盛,一有点上火的迹象就拼命吃清火药、把凉茶当白开水般饮用。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服用寒凉去火的食物或药物,极易使体内的寒气更重;让脾胃受损,还会加重你体内的寒湿,损伤阳气,造成下寒上热的症状。特别是女性们,更应该减少摄入寒凉的蔬果和各种不必要的药物。
4、吃得过多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吃大喝成了社会之风,每天敞开肚皮的吃喝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从而无法消化吸收有营养的物质,令到体内“垃圾”聚集,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如果经络没法通顺,人体的代谢废物就排解不出去,寒气往往就跟随这些“垃圾”躲在体内,久而成病。
5、穿得过少
很多女性为了追求美丽,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现自己身材的机会,能露则露,不露则透,特别是“小蛮腰”经常被主人用来炫耀。
肚脐、腰腹露在外面,极易受到寒邪袭击,很多女孩子会患上妇科病,跟衣着过露不无关系。十女九寒,女性是要温养的,即使是夏天也要保护这些重点地带不受风吹日晒。
6、睡眠不足
现代人夜生活太丰富,往往晚上睡得很迟,有的甚至通宵熬夜工作或娱乐,白天却又可以睡上一整天。
这种方式极易招致疾病,因为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如果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有助于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如果反过来,不仅扰乱了身体规律,也容易让阴气渐增,阳气渐降,体质也会越来越偏于寒凉。长此以往,各种亚健康的症状也会相继出现。
以上6点损耗了我们身体里80%以上的阳气!
看了上述原因,知道你的寒气是从哪里来了吧,光知道没用,还得想办法解决!除了大家奋起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外,小艾教大家3招移除身体里的大冰柜,让你远离寒性体质的伤害。
三招移除体内大冰柜
1、艾灸
艾是纯阳之物,能补元阳、散寒淤、通经络、补气血,艾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温和而不伤身,以其温通之性,驱除人体寒气,快速恢复身体阴阳平衡,对付各种由寒凉引发的疾病自然不在话下。
艾灸取穴:八髎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
采用隔姜灸,每天1次,每次每穴3壮,艾灸2天休息1天。
2、泡脚
晚上最好泡脚后再上床睡觉,不管艾草煮水、生姜水、花椒水,或者仅仅只是热水都可以,都有温经通脉,温补肾阳的作用!
特别是各位朋友,经常泡泡脚还有引火下行,滋阴的作用,每次泡脚,以身体微热为好。
3、喝姜枣茶、艾草茶
如果你有宫寒痛经、胃寒、手脚冰凉、脾虚湿重,你可以在每天上午喝杯姜枣茶,如果你觉得生姜燥热,那么你可以来杯艾草茶。
三伏天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姜枣茶做法生姜3片、红枣3颗、枸杞20粒,一起煮成茶喝。姜枣茶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
《本草纲目》里,在谈到艾叶的内服及外用时说到: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男性肾寒,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
马上就要进入到三伏天了,在三伏天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来调理自己的身子?在三伏天的时候怎么排湿排寒是最好的?
三伏天怎么排湿排寒最好
第一、多吃可发汗,利水的食物
湿气比较重的小伙伴们,可以在三伏天这个时间段多吃一些发汗利水的食物,例如红豆,绿豆,冬瓜,西瓜以及绿豆茶等等。食物可以让我们从皮肤以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另外还可以喝生姜红糖水,或者是香菜丝瓜汤来达到通过食疗去湿的目的。
第二、多运动
想要更好的去湿气,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轻微的活动,我们四肢使我们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那么身体上的湿气也会逐渐的散去。但是避免要过于激烈的进行运动,因为这样子湿气随着汗排泄,身体水湿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最终湿气也没有去掉。
第三、坚持用温水泡脚
三伏天,因为非常的炎热,一般我们会天天洗澡,但是很少人会泡脚,有些人可能会突然起兴,想要泡脚,但是却坚持不下去。其实天气越热,体内的湿气也越重,所以泡脚就非常的重要。用温水去泡脚,可以刺激我们的逐步当中众多的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以及通经的作用。建议大家在睡觉之前用40度的温水进行泡脚,不仅能够去除湿气,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第四、多喝姜茶
在民间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气师的作用。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姜,补补我们的阳气。另外,生姜性辛温,具有散寒发汗以及化痰止咳和止呕等各种功效,如果不喜欢直接吃姜的话,可以喝姜茶。喝姜茶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去湿保健方法,并且根据调查发现,在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间段。
第五、刮痧防暑
三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三伏天也算是夏天当中最炎热的一个时间。而在三伏天这个时间段,湿气也是最重的情况,人们容易出现呕吐以及头晕等病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刮痧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是用刮痧板或者是用酒精消毒过的纱布向下的去刮我们的背部两侧,直到出现紫暗色为止,在刮的时候可以涂上清凉油,有条件的小伙伴们可以出去专门的按摩店进行刮痧,当然,刮痧也是非常简单的一项,去湿气方式,大家也可以在家中让亲人帮忙刮痧。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子
1 、姜枣茶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2、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3、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4 、三伏贴 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5、泡脚 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6、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烦恼,这常常是由于身体的经脉堵塞不通导致的,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拔罐,可以让身体经脉变得顺畅起来,对于身体疲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伏天有什么讲究
防晒防中暑
三伏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温度特别高,尤其是中午的时候,预防中暑是重中之重。营养学专家提醒:当最高气温超过30°了,人就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防晒霜,还可以多补充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同时家里还要备着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扶阳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冷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三伏天有哪三伏
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中伏:初伏与末伏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中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时间。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末伏固定为10天,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也被称之为三伏天。
三伏天养生应注意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