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

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前后上蒸下煮养生小妙招教你补充人体津液

时间: 2023-02-13 18:00:39

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前后上蒸下煮养生小妙招教你补充人体津液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最近几天您是否感受到上蒸下煮的热度?日晒、暑热、水湿互结,将在大暑节气里达到一年中的高峰,在这样的桑拿天里,“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可不是开玩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人体腠理疏松,暑邪使人大汗,伤害人的津液,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滋润皮肤、肌肉,濡养骨节、脏腑、脑、髓等。

如津液匮乏,身体防御机制就会出现问题,外邪立刻趁虚而入,而且是以热证的形式开始入侵,从而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咽喉疼痛、大便干燥、舌头红、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等症状。

口渴 喝水所以,在大暑节气前后,别忘了给身体补充亏耗的津液,滋阴润燥。

今天分享两种方法,都很简单。

一、叩齿吞津保健法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叩齿: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吞津: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待口中津液越聚越多,达到满口的时候,将口中津液分为三口,缓缓地咽下,以意念将之送入小腹。

通过完整锻炼叩齿吞精保健法,可以使津液下归于丹田,缓缓地送入小腹,达到滋阴养肾的功效。

二、解暑热、补津液,最宜喝一碗酸梅汤

酸梅汤中的主药是乌梅,有生津止渴、收敛元气的功效,与其他药物配合,在津液消耗得厉害时,有些烦躁,神定不住的时候,一杯酸梅汤能达到酸甘化阴的效果。

酸梅汤,由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玫瑰茄组成。以乌梅的味道为主,乌梅为君药,主收敛,佐以桂花、陈皮、山楂,酸甘生津行气,微温。归脾、胃、肝经。

记住,乌梅一定要用那种熏制过的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味酸略有苦味,才能发挥药效。有淡淡的烟熏味,这样煎煮的乌梅汤,才能生津止渴,收敛肝火。

乌梅:自然晒制,个大味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渴的功效。

山楂:“山楂个大去核,肉厚味足,可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橘皮:色正味醇,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玫瑰茄:芳香浓郁,鲜煮之色泽自然,闻之解郁令人神怡。具有行气和血,解郁止痛的功效。

桑葚:既能滋阴,又能补血,又可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或消渴。

桂花:具有提神醒脑、清除口臭、止咳化痰的作用。

甘草:色正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薄荷:薄荷中的薄荷油具有辛凉的芳香气味,可刺激中枢神经,除劳气、解困乏。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民间谚语,意思就是:到了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时,上有烈日当头,下有湿气蒸腾,天地之间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因此,人们就有了“上蒸下煮”的感受。这句谚语是用形象化的表述,说明了小暑、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节。
的确,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就像古诗中所说的那样——赤曰炎炎似火烧。
一、“小暑大暑”的含义
小暑、大暑两个节气之名就包含了“炎热”的意思。
古人形象地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暑”就是“煮”,当“暑”到来的时候,天气就热得像煮东西一样。
这个说法还是用了形象化的比喻,是把“暑”比喻为“煮”的。而“暑”的真正含义是“热”。因此,小暑就是小热,大暑就是大热。所以,相比较而言,最热的还是大暑,当然,小暑已经是很热了。
正是因此,民间俗语就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说法,这都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炎热程度。

大暑养生6大妙招 大暑养生都有哪6大妙招

1、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

(1)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2)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3)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专家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 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2、趁暑化湿解冬病:

(2)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2)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暑天阳气旺盛,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一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3、多饮暖水益消暑:

(1)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2)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一次性饮水过多是不正确的,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3、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1)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2)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大家安度盛夏。

(3)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5、消暑切莫动“肝火”: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桑拿天”健身宜散步:大暑时节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此外,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