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

合谷穴

时间: 2022-12-15 21:39:48

穴位名称:合谷穴

拼音:ge gu xue

所属经络: 大肠经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图

疏风解表,清热开窍,镇痛镇静,通降肠胃(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感冒、发热、疼痛、妇科、精神疾患及头面五官疾病)。

合谷穴功效与作用

合谷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原气所过和留止大肠经之原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开窍、通经活络、镇静止痛的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穴位,临床治症广泛,因配穴和针法的不同,可用于各科疾患的治疗。

本穴首见于《灵枢•本输》。“合”,开合、结合或合拢之意;“谷”是山谷的意思,又指肌肉会合的地方,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成为洼谷。合谷,是山名。本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故名合谷。又因本穴处于手拇指与食指之间,手张之状,其形大如虎口之状也,所以又称为“虎口”。

(1)合谷是治疗头面五官疾患之要穴。其治疗原理是根据经络循行所用,手阳明经从手上头面部,并在头面部广泛分布,在面部绕行一周。合谷是本经之原穴,原穴多气多血,手阳明也是多气多血,故调理头面五官之病甚强,古人根据这一治疗特性总结了“面口合谷收”之经典绝句,确实如此,用合谷穴可广泛治疗头面诸疾,如头痛、眼疾、咽喉病、牙痛、口眼歪斜、耳病、痄腮、鼻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关紧闭、颞颌关节紊乱症、失音、流涎等头面疾病,成为临床治疗头面诸疾之特要穴。临床常和曲池配用发挥更加尽致的功效,临床根据这一特性又总结了“头面耳目口鼻疾,曲池、合谷为之主”之经典搭配运用。通过临床运用验证了其言不虚,只要有相应病症,用之屡显奇效。总之,合谷穴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首选穴,正如《玉龙歌》所言若遇头面诸般疾,一针合谷妙通神。”

(2)合谷善治各种痛证。本穴的止痛作用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早在《标幽赋》中就有“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的运用,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止痛要穴,对多种痛证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广泛用于多种痛证的治疗。临床中常运用于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痛、三叉神经痛、心痛、胃痛、腹痛、痛经、子宫收缩痛、手指痛、手腕痛、肘臂痛、颈项痛、下肢痹证等多种痛证。在临床常与太冲、内关配用,能发挥出更好的止痛功效。因此合谷穴是历代医家所常用的止痛效穴,有如西医止痛药的强势止痛功效,针到痛止。

(3)合谷是治疗外感病的常用穴。本穴为手阳明经之原穴,主表,主阳,大肠与肺相表里,其性升而能散,清轻走表,能发表解热,疏散风邪,清泄肺气,故对外感发热、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的外感病有较好的效果。古代文献也有大量的相关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言:“合谷、五处,主风头热。”《针灸大全》有言合谷,体热身汗出,目喑视朦胧。”所以合谷是治疗表证的首选主穴,无论表热表寒的感冒均可选用,常与外关、曲池、风池等相关穴位合用治疗外感表证。

(4)合谷也是治疗妇科、产科病症的有效穴。本穴有较强的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所以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难产、胎衣不下、乳汁不行等妇科、产科疾病,尤其对经闭、滞产的作用更优。关于治疗下胎之病案,早在《南史·列传》中就有泻足太阴(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胎便应针而落的病案记载,其治疗验案可见三阴交。但因难产属于产科之专科,故在针灸临床已很少见到相关病案。

(5)合谷与他穴相配具有特殊治疗功效。本穴有发汗止汗的双向调节作用,当与复溜相配能更为有效的发挥这一功效。当无汗需发汗时补合谷泻复溜,若多汗需止汗要补合谷补复溜(有的主张泻合谷补复溜,笔者在临床均以补法为用);本穴还有安胎与堕胎的双向调节功能,与三阴交配伍时才能发挥出这种双向调节功能,补合谷泻三阴交有堕胎的功能,若泻合谷补三阴交有安胎之效。由此说明了针刺与针法有重要的关系,针法有别,功效不同,务必正确运用。当合谷与太冲合用时,其作用更加广泛,可涉及到多种疾病,两穴合用名曰四关,分别为手阳明经和足厥阴经之原穴,一主阳主气,能升能散,善清上焦热邪气闭;一主阴主血,能降能舒,善疏肝解郁,宣窍启闭。两穴相配,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两穴一阳一阴、一腑一脏、一上一下、一气一血,相得益彰,可有镇定、止痉、镇痛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穴具有很强的双向调节作用,因疾病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调节功效,这就突显出了穴位对比药物的优势性。

合谷穴主治

热病无汗 头痛目眩 鼻塞 鼻渊 耳聋 耳鸣 目赤肿痛 牙痛

(1)头面五官疾病:头痛,眩晕,牙痛,眼疾,耳病(耳鸣、耳聋),鼻病(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出血),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颞颌关节紊乱症。

(2)外感疾病:感冒,发热,咳嗽,无汗,多汗,咽喉肿痛。

(3)疼痛证: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胃痛,腹痛,痛经,肩臂痛,手腕痛,手指痛。

(4)妇科疾病:闭经,痛经,难产,堕胎,保胎,月经不调。

(5)皮肤疾病:隐疹,荨麻疹,黄褐斑,粉刺等。

(6)肠道疾病:痢疾,便秘,肠道痉挛。

(7)其他:手术麻醉,还可用于疟疾,痿证,痹证,中风,呃逆及精神疾患等多种病症。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针刺时手呈半握状,直刺0.5~1寸,可灸,孕妇禁针。

合谷穴位置取穴

(1)一手的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压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栂指尖下处取穴。

(2)拇、食指并拢,手背第1、2掌骨之间有一肌肉隆起,在隆起最顶端处取穴。

合谷穴按摩方法及功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

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地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合谷穴配伍及功效作用

头痛:合谷配太阳。

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1)合谷配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2)补合谷泻复溜治疗无汗。

(3)补合谷补复溜治疗多汗。

(4)补合谷泻三阴交能治疗滞产。

(5)泻合谷补三阴交能保胎。

(6)合谷配外关、曲池、风池治疗感冒。

(7)合谷配大椎、曲池、少商治疗外感发热。

(8)合谷配足三里治疗胃肠病。

(9)合谷配迎香、印堂、足三里治疗鼻部疾病。

(10)合谷配关元、气海、足三里治疗元气衰竭或急病阳气暴脱所致的脱证、厥证。

(11)合谷配风池治疗面肌痉挛。

(12)合谷配内关用于颈部及五官疾患手术针刺麻醉。

(13)合谷配劳宫治疗手指屈伸不利。

(14)合谷配肩髁、曲池、手三里、外关治疗上肢痿痹。

(15)合谷配三间、颊车、迎香治疗牙痛、面痛、面瘫。

(16)合谷配太冲,名曰“四关”,临床治症广泛。可有镇定、止痉、镇痛的作用,可用于多种痛证、郁证等疾患。

合谷穴禁忌

合谷能引起子宫收缩,可使产妇流产,因此孕妇应当谨慎用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曰:“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神应经》言孕妇不宜针。”本穴刺激强度大,故针刺应注意操作强度。

合谷穴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卷十二:聋,耳中不通,合谷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寒热疟,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头痛,痿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

(3)《针灸大成》卷六: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黯,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

(4)《千金翼方》:产后脉绝不还,针合谷三分,急补之。

(5)《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6)《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7)《肘后歌》:百合伤寒最难医,妙法神针用意推,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

(8)《胜玉歌》: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髁。

(9)《杂病穴法歌》:头面耳目口箅病,曲池、合谷为之主;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舌上生苔合谷当;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痢疾合谷、三里宜;妇人痛经泻合谷。

(10)《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

(11)《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12)《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符太冲随手取。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冷嗽先宜补合谷,又须针泻三阴交。

(13)《玉龙歌》: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14)《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阳明大肠夹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之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15)《玉龙赋》: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16)《通玄指要赋》: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17)《杂病十一穴歌》: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

(18)《医学入门•治病要穴》:合谷,主中风,破伤风,痹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病,水肿,难产,小儿急惊风。

(19)《窦太师针经》:治目暗,咽喉肿痛,脾寒及牙耳头痛,面肿皆治,量虚实补泻,泻多补少。伤寒无汗则补,有汗则泻。女人有孕者,切不可针灸。

(20)《医宗金鉴》: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疼,兼治头上诸般病,水肿产难小儿惊。

(21)《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22)《针灸聚英》:喉痹,针合谷、涌泉、天突、丰隆。

(23)《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应在合谷;眼痛则合谷以推之,应在睛明;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在合谷。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